第1132节

  “王上,臣等皆欲为国死战,请王上明鉴!”
  魏无羡在一旁沉思不语,魏崇山摸着下巴问:“若是能迅速拉起十万大军,我们的确还有一战之力,可这兵源问题。。。。。。”
  反抗军都打到了家门口,这时候募兵会有人傻傻应召嘛?
  再者,秦国立国没几年,且只是一个王国,魏崇山连帝都没敢称,说到底就是一个割据势力,这天下大晋皇朝才是拥有大义名分的正统。
  如今朝廷来打秦国那是平叛,秦国百姓还不存在多少为秦国这个国而战的信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孙康字字有力,“只要国家拿出诚意,厚待将士重赏三军,必然不缺愿意报效国家的悍勇志士!”
  魏崇山还没说话,那名先前进言考虑投降的大臣忽然冒出一句话:
  “晋军势大,我军旬日间折损兵马数十万,明眼人都知道上了战场就极有可能会死,孙将军当百姓都是傻子,会为了一点钱连命都不要了?”
  孙康转头对其怒目而视:“百姓不傻,可百姓穷!穷人想要家人吃饱穿暖有容身之所,那就得拼命,且除了拼命别无他法!
  “只要银子给够,十倍百倍的奖赏军功、抚恤阵亡将士,何愁没有愿意为家人、子孙浴血奋战的汉子?!”
  那名供职于户部的大臣嗤地一笑:“这恐怕需要很多银子,国库可拿不出来。”
  孙康一甩衣袖冷哼一声:“国库没有,世家大族有!”
  此言一出,满堂俱寂。
  刚刚还群情激奋要为国死战的世家官员们,这下没有一个人接茬。
  掏自己的银子供给国家?呵呵。
  倒也不是一定不行,但顶多几百两。看在国家万分危殆的份上,那就几千两。
  不可能再多了。
  毁家纾难?那是权贵会干的事吗?
  至少绝大部分世家大族不会干。
  蒋飞燕转头冷冷地扫视众人,杀气凛然地开口:“平日里我们聚敛大量财富,为的不就是今日?今日不肯花钱,来日哪里还有命使银子?只要渡过了这道难关,何愁花出去的银子收不回来?
  “只要国家安泰,今日所舍,往后必然百倍千倍得回!”
  她这话让众臣的脸色有了变化。
  大家都听出了蒋飞燕的言外之意,那意思已经表现得分外明显:
  世家大族之所以这么富有,那都是剥削了百姓钱财,正因为世家大族通过盘剥让百姓穷得生存艰难,这才能用从对方身上得来的财富,驱使对方为了一点在世家大族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银子,甘愿舍弃性命为保护世家大族的利益而战,以让世家大族继续享有从他们的子孙后代身上攫取财富的地位。
  世家大族在眼下这种时候不花这个钱,一旦赵晋灭了秦国,那他们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只要渡过眼下这个难关,今天花在百姓身上的卖命钱,还愁明天不能收回来?
  不过就是再掠夺一遍罢了,世家大族们轻车熟路。
  很快,世家大族们纷纷表态:
  “我等精忠报国,死战姑且不惧,岂会吝啬钱财?”
  “不错,大丈夫报效国家就在此时,毁家纾难舍我其谁?”
  “王上,臣愿为秦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哪怕是熔锅为铁、拆房为矛亦在所不惜!”
  “启禀王上,臣虽然家境贫寒,但祖上颇有余荫,愿意将所有银钱共计五万两献给国家,只求王上能赐臣一块忠义之家的匾额!”
  “臣也愿意献出白银五万两,只求王上能看到臣的忠义!”
  “。。。。。。。。”
  一时间,满殿都是大义凛然的呼喊,大臣们个个都成了愿意死社稷的忠臣。
  第一二八三章 携手合作
  击败蒋飞燕所部后,奔袭奋战了一路的反抗军放缓前进步伐,一方面短暂休整,一方面肃清周边,并建立稳固不受威胁的后勤补给线。
  赵宁来到渭南县坐镇指挥,在这里他接到了赵逊传回地情报,信上详细描述了长安城这些天地风云变幻:
  “秦国庙堂上出现投降意见并被魏崇山保留后,激起了世家大族们的强烈反弹,为防魏氏生出投降之念,他们采取了最激进地策略。
  “世家们不仅捐献家财充实国库,帮助朝廷募兵,还动用自家地储备开始大规模扩充私兵队伍,就连罪犯囚徒都被拉进了军队。
  “秦国对新募将士开出地条件确实丰厚,然而经过层层盘剥真正能落到底层战士手中的银两大打折扣,民间百姓应征者并不多。
  “为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各级官吏已经在到处抓壮丁,强征百姓入伍,‘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景象再度浮现。”
  看到这里,赵宁不由得发出一声轻嗤。
  世家们愿意拿出大量家财帮助秦国招募新兵、渡过时艰,这是非常难得的,也会给战争带来一些麻烦,重赏之下穷苦百姓的斗志确实不会低。
  然而秦国、吴国这些政权的黑暗腐朽是从上到下,在各方各面深入骨髓的,非上层肯下决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好好的重赏出勇夫变成了抓壮丁,新兵的战意便会大打折扣,其威胁性大大降低。
  。。。。。。
  魏无羡回到府宅,径直前往一个僻静院落见了一位刚来没多少时日的客人,兀一进门落座,他便伸出三根手指直接进入正题:“跟你说三个情况。
  “其一,今日新兵招募过半,虽然大部分都是强抓的壮丁,其中还混杂着不少罪犯囚徒,但队伍的确是有了组建的基础。
  “其二,世家们暗中商议,打算裹挟父亲迁都,不是退到凤翔而是退去蜀中!关中无险可守,而汉中、蜀中有天堑雄关作为阻隔,一旦陛下无法违逆众意只得迁都,那事情就不妙了。
  “其三,为了重振士气凝聚军心,清扫之前接连大败的颓势,孙康、蒋飞燕等人提议展开一次主动进攻,挑战力薄弱的河西军打。
  “依我看,他们这是要给迁都赢得时间。
  “众意难违,我今天批准了这个行动。”
  说完这些,魏无羡凝神直视坐在面前的客人,字字有力地道:“你们要早作准备了。”
  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逊!
  他这回来关中要见的人,就是魏无羡!
  亦或者说是魏氏!
  赵逊寻思着问:“迁都之事不是休止了吗?怎么又有这个打算了?”
  魏无羡摇头轻叹一声:“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父亲不准讨论迁都,是在蒋飞燕还没大败的时候,那会儿只要父亲意志坚定,世家们就不能违逆,可如今蒋飞燕所部兵力折损,关中兵力薄弱,已经很难依托长安奋战。
  “比起在关中平原跟反抗军的机械化部队死战,不如保存实力退往汉中、蜀中一带,这样依托地利肯定能守上几个月。
  “在此期间,吴国的军火可以源源不断运到,充实大军战力。
  “数月之后,吴军攻入中原,天元大军击退北境反抗军,天下形势大变,届时就是皇朝危殆的时候了,世家们就能进行反攻重回关中,甚至是攻取更多地盘。”
  赵逊点头表示理解了魏无羡的意思。
  对秦国的世家大族们而言,死守关中不仅没有把握,而且没有必要。只要最后能战胜赵晋,他们暂时退却并无根本损失,可以作为权宜之计。
  魏无羡代表魏氏向大晋皇朝传达了投效之意后,之所以没有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原因只有一个:忌惮世家大族。
  若是魏崇山在战前直接表示归顺朝廷,那魏氏顷刻间就会被世家群起攻之,结果只会是秦国换一个王,整体继续跟赵晋为敌;
  如果魏无羡在战时靠着统帅之便,直接让大军放开缺口迎反抗军进入关中,且不说在孙康、蒋飞燕等世家宿将面前做成这样的事有多难,就算成功,世家们大可以舍弃关中退入关中、蜀中。
  那样的话,魏氏极有可能覆灭在世家们的集体怒火中,且秦军还有机会保存大量兵力。
  一言以蔽之,魏氏虽然是秦国王族,但秦国是世家大族们的秦国。
  所以魏氏只能利用身份之变,暗中给反抗军提供方便,配合反抗军的各种行动,给反抗军创造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魏氏的这种隐蔽配合,反抗军才能接连大胜,战争才会是眼下这种对大晋皇朝再有利不过的局面。
  “先前我们让人在庙堂上提出投降的意见,试探众臣的态度,看来这件事引起了世家们的警惕。
  “他们现在很害怕秦王在关中投降,为了以防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暗中串联迫不及待要迁都。”
  赵逊略作思量便揣摩透了世家们的心理。
  魏无羡道:“投诚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肯定要做前期准备,先抛出这个意见做舆论铺垫是必要的。”
  说到底,真到了要投诚的时候,那不能是魏氏一家的意见,秦国庙堂上必须要有一些臣子主动支持这个方案才行。
  “我会把这些情况告诉太子,你需要太子怎么配合?”赵逊问。
  魏无羡摸了摸双层下巴:“首先,派遣精锐绕过长安,去堵住世家们逃入汉中、蜀中的道路,最好是拿下关口;
  “其次,反抗军主力尽快进抵长安附近,发动大战;
  “最后,河西军现在很危险需要支援。”
  如果世家们集中修行者与精锐力量去进攻河西军,后者的确非常危险,为了包围聚歼蒋飞燕所部,反抗军基本都到了渭水之南,渭水之北没多少军队。
  “我会把你的意见告诉太子。”
  赵逊接受了魏无羡的建议,“如果太子真的派遣精锐突袭进入蜀中、汉中的关口,你能否给我们制造方便?
  “世家们既然有了迁都打算,肯定会派人事先增援这些关口,充实其力量,以保退路无虞。”
  魏无羡是秦国兵马大元帅,手握兵权,他能提供的方便很多,比如减少反抗军精锐西进路上的兵马,给汉中关口的守军下达一些有利于反抗军突击的命令等等。
  只要世家们不能退入汉中、蜀中,接下来的大战就是最后一战,一切都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在赵逊看来魏氏可以行事大胆一些,不必太过机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反抗军已经到了关中,距离长安不远,随时都能支援魏氏,大晋的高手可以保证魏氏一族的周全。
  魏无羡摇了摇头:“我不能做太多,凡事要长远打算,万一事有不谐,魏氏提前暴露有害无益。”
  赵逊捻着胡须默然颔首,没有就这个问题多说什么。
  。。。。。。
  赵宁接到赵逊传回的消息没多久,扈红练带来了一则军报:“秦军出动一个军到了富平县,其先头部队已经跟河西军交上火!”
  赵宁沉吟着道:“虽然只是一个军,但这个军里集中了秦国世家大族的修行者精华,纵然火力不强,战力却绝非等闲,河西军遇到了麻烦。”
  秦国世家不知道反抗军对他们的打算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们这回行动必然是求大胜、速胜,所以称得上倾力而为之。
  如果不能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世家们就无法收拾人心,那样就算他们想要迁都,无论普通战士还是普通官吏亦或地方乡绅,都将有很大一部分不想跟他们走——因为没前途,还很危险。
  强行为之,队伍很可能半路就散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自己不散,只要反抗军的机械化部队追上,他们也是一击即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