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萧安脸一垮,就要叫单凌来,太孙已经回了屋子开了门,关门前与萧安道:“我与你一道上城门。”
  萧安看着穿戴整齐的太孙,斜眼道:“你以为蛮子的箭术比大庆人差?”
  大庆也不过是边关将士多练习,其他地方的不过是偶尔进山打个猎,哪比得上草原部落里那些天天长弓在手。太孙站在城头上,要不小心被谁一箭射来,死也白死了,反而是动摇士气。这是拿自己的命不是命。
  太孙却是道:“我还没见过蛮子攻城呢。不是有单凌在?难不成他还护不住我?”
  萧安没时间跟太孙扯,出了门上马就往城门里赶。
  太孙却是在后面令人掌着灯,坐着马车跟着萧安的方向去了,好歹也带了百十护卫在。
  等萧安站在城头上指挥了几轮炮火后,太孙也到了城头上。
  在城头的大白灯笼下,萧安见到太孙脸色十分难看,但此时已经将敌军轰散,她还得出城门追杀蛮子,没时间跟太孙说话,只嘱咐单凌道:“保护好公子。”
  太孙另一边的宿琼,直接被萧安无视了。
  月亮在上,洒在冬日的草原上一片银色。
  萧安一身兵甲骑在追风上,带着三千人马出了城,威风极了。
  借着月光,太孙发现自己也能在其中一眼就认出萧安来,那瘦小而矫健的身姿,纵是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此时城头上的战鼓响了起来,好似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中。
  太孙偏过头去,才看见敲鼓的竟是程谨安,还是从这人腰间的香囊认出来的。
  程谨安一身兵甲,头上带着头盔,背对着太孙,让人看不出面上带着何神色,敲出的鼓声震耳发聩,然而精通音律的太孙却知晓这鼓点打击出来的乃是《破阵》。
  破阵起源于三关,乃是四百年前还是前朝的前朝时,一位镇守三关三十年的大将所编,一直流传至今,就是皇宫里祭祀之时,第一首也是此曲。
  太孙最近才学精了竹排,此时从袖中将竹排拿出,跟着鼓点,吹起了一曲《何时归》。
  何时归也乃是军中曲乐,也起源于三关,在韵脚上与破阵十分相合,但其意境与破阵不同。
  破阵的意境在于:战事起,兵马齐,不破胡虏誓不回。
  何时归却是:胡虏来袭,号角声起,将士出城久未还,何时归?何时归?
  曾有人合奏此两曲,重新编词唱出,太孙只记得其大意是:边关苦寒,落日冉冉,胡虏来袭,众将迎敌,不破胡虏誓不停。更深露重,明月朗朗,追敌远去,待夺敌首,还请将士早日归。
  唱的就是三关里的夜战,希望出城迎敌的将士能够得到胜利及时归来,莫要紧追不舍。
  一曲毕,萧安带着人已经离了城头众人的视线,只余一道模糊的影。
  太孙从嘴边拿下竹排,看着远方而神色未明。
  胡马关暂时有了平静,城头守着的诸人,却是唱起了改编得更顺口的词,传出草原数十里。
  “边关苦寒啊,落日冉冉下。胡虏来袭兮,众将乃迎敌。不破胡虏誓不还兮,还请诸君早日回!”
  “还请诸君早日回!”
  “还请诸君早日回!”
  蛮夷夜间来袭,不宜紧追不舍。
  萧安再领军回城之时,已是天将亮,城头的灯笼里也加了一回蜡烛。
  太孙一直立在城头,等着萧安回城之时,已经站得脚麻而走不动路了。
  萧安斩杀了数百敌首,也未曾远追,早猜测前方许有埋伏,只掉头就回了,得知太孙还在城墙上,边飞身下马,朝着城头而来。
  等上了城头,见得太孙一动不动,顿时就知晓了为何,“脚麻了?”
  太孙十分窘迫,然而也只得点头。
  又收割了许多人头,萧安心里高兴着,一路回来都跟抽风一般,此时心中还未平静,一时脑子秀逗,竟是拦腰抱着太孙就朝着城头下而去。
  三关里的众人都是见怪不怪,只有太孙一人脸色顿时涨红,恨不得立马从萧安怀里跳出来,然而腿是真的麻啊。
  萧安抱着太孙一路飞奔上了太孙的马车,跟单凌说:“走,回府!”
  萧安难得没跑出去骑马,跟太孙坐在马车里,旁边的宫灯点着火,灯光里她的神色异常明亮。
  “两百。”萧安伸出两根手指道。
  马车里升着炭火盆子,又不用被冷风寒露吹打,太孙的身体慢慢回了暖,问道:“你可有受伤?”
  萧安摆手,“三千追几百还受伤,当我是什么呢?”
  太孙不敢说自己的心,从萧安出了城开始就是吊着的,一直到现在才回到了胸口来,只是看着萧安笑了。
  太孙的眼睛在灯光是明亮的,萧安的眼睛此时也是明亮的,两人就这么看着,一直到了府邸也都没再说话来。
  也是坐上了马车萧安才觉得疲惫得很,下了马车,让单凌让厨房给太孙准备一碗红糖姜水,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到次日,才知晓太孙竟是起了高热。
  她都快忘了太孙是个病秧子了,也好在胡马关里郎中多着,几人轮流诊断,都说是寒气入体,也能开了药熬着,说是让发发汗就好。
  太孙的脸因为高热而粉红粉红的,倒是让人看得忍不住伸手去戳,跟大桃子似地,也不知道戳破了会不会流出甜滋滋的水来。
  萧安倒是没这恶趣味,最多是想一想而已,伸出的手也只是朝着太孙的额头去。
  太孙发着热,萧安又是个热团,就是昏睡着,那也要往旁边里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