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放生珍珠蚌

  江逸晨看完了鸡舍,又问起滩涂池子的情况,有没有受到大风的影响。来顺儿告诉他,已经将池堤坝进行了加固,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俩人随后去调料地和菜地里转了转,这里由于当初是依据地势选择的,风力也不算大,各种作物均平安无事。
  尤其是那大葱,根部粗壮,又采用了密植的方法,植株密密麻麻的地挨在一起。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行距也比通常的短。这样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起到防风的效果。
  当然,像如此密植的手法,必须得依靠空间冰水与肥料的双重支持才能做到。
  上岛之初修建的卫生间兼积肥池,至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各种厨余垃圾,还有鸡舍的粪便,都通通归于此处,既消化了垃圾,又储备了肥料,供菜地所需,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其他生活垃圾的处理,确实是个问题。好在目前人少,还不至于太麻烦,能焚烧的烧掉后进行填埋,不能的暂时收集起来,待日后运回陆地上。
  但无论如何,决不允许随便往山上、海里乱扔,破坏环境,这是一上岛开发就明令禁止的。
  江逸晨也曾在网上查阅过相关资料,据说有一种新的科技成果,叫做太阳能太阳能生物垃圾处理站,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特点。最适合在与外界交通不便的海岛上使用。
  当然,这个要等到拿下海岛,以及居住人口增多的时候再考虑。
  看了一圈,江逸晨才与来顺儿一起返回岩洞基地。清点交接这次带来的物品。
  这次除了常规物资外,还买了一套天然气罐及配套灶具。(本章节由网网友上传)
  这是用来应对不时之需的,比如连降暴雨的时候,洞外的石头灶生火不便,就要用上它了。
  但平时还得尽量节省着使,岛上可没有换气站。
  云沙岛西南端海面不远处的莲蓬石,拴着一只小舢板,正随着波涛上下起伏。
  水面下方,佩戴着潜水镜和脚蹼的江逸晨,正趴在乐球的背上,前往那块珍珠蚌聚集栖息洼地。
  上次捉的那十几头大蚌,经过苏晓佳的**取珠术后,都顺利活了下来。江逸晨今天打算要将它们全部放生。
  当然,为了以后不与其他同类搞混,江逸晨还特地在它们的外壳上用刀刻下了小圆圈的记号。
  乐球与他相处日久,一些简单的手势,乐球已经可以轻松地识别,这也使得双方的交流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
  当然,现在乐球的主要工作是承担水下交通任务,类似陆地马匹的作用。
  要知道,虽然江逸晨可以潜水,以及在水中呼吸,但限于人的身体构造,入水后行动缓慢,即便套上了脚蹼,速度也极为有限,完全无法和鱼类相比。
  自从有乐球相助,情形就不一样了,这使得他能够灵活快速地移动,前往自己想去的各个水下目的地。
  乐球任劳任怨的表现也让江逸晨心里有所愧疚,乐球为他做了这么多,而他除了弄几条淡水鱼之外,却无以为报。
  钞票、住房、职位,这几样在人世间炙手可热的东西,到了海豚这里却毫无价值。想给它介绍个女朋友,那就更没有这个能力。
  看来只好等将来有机会再说了。
  来到那块狭长的水下洼地,其间乱石丛生,水藻飘逸的情景没有什么变化。
  砂石底、岩石表面也仍然爬着大大小小的蚌。
  这里的水温依旧比其他地方的高,但一时间看不出热源再哪里,只能留待以后进行专项调查再说。
  江逸晨从乐球背上下来,探手将空间通道水桶中的珠蚌掏出,依次搁到岩石面上,让它们自由行动。
  放生完毕,他将身体伸直,摆动脚蹼,又继续在石丛中寻找看上去有价值的大蚌。虽说个头大的珠蚌不一定就产大号珍珠,但几率肯定要比小蚌大得多。
  由于当前自然界中的野生天然珍珠数量已经不多了,应该格外珍惜,所以他考虑一番,决定只取那种年头长的家伙。
  寻找了一阵子,发现多数的珠蚌长度都在二十公分以下,在这之上的数目寥寥。
  乐球对这种不便于食用的东西并不感兴趣,跑到附近玩儿去了。
  江逸晨并不气馁,继续寻找,这一片狭长地带其实面积不小,按说做为珍珠蚌的栖息地估计有不短的时间了,无论怎么讲也应该有大蚌存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两块并排的黑色岩石基部发现了目标。
  那是三只深棕色的长椭圆形大蚌,壳表肌理色泽接近岩石表面,起到了保护色的所用,不仔细观察还真不容易发现。
  根据目测,估计长度可能在二十五至三十多公分的样子。真是罕见的大蚌啊。
  江逸晨一阵惊喜,凑过去也不客气,将三只大家伙全部抓捕归案,弄进了空间水桶中。
  要说这珍珠蚌也真是很有性格啊,小的在外面肆无忌惮地招摇,大的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怕被人看见。他暗暗想道。
  附近再检查一遍,没有发现新目标。
  于是江逸晨往回游,路上顺手又捉了几只二十来公分的。准备今天就到此为止了。
  他冲玩耍中的乐球伸手示意,乐球见了,上下摆动脑袋,快速冲过来。
  一人一豚沿原路返回,游到一块高耸礁石附近,江逸晨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拍动乐球的身侧,乐球按指令转弯,绕到了礁石的另一侧。
  果不其然,江逸晨很快看见了上回差点儿要了他小命的那头大砗磲。
  这家伙仍待在原处,身上的伪装少了许多,露出白皙的本质。壳子张着,瞧那架势似乎仍在守株待兔。
  江逸晨来到到它的上方,没好气的伸腿踩上一脚,砗磲受惊,连忙合上了壳子。还带起了一片泥沙。
  关于砗磲,江逸晨后来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像这种一米三、四的大家伙,估计应该已经活了几十年的岁数,非常难得。
  据报道,由于总量日趋减少,近几年砗磲的价格遭到了市场炒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