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一回她却没哭,把那双鞋子攥在手里细细摩挲,舍不得上脚穿,摆到枕头边,衣裳收进笼子里,拿了那一包糖果点心随处分了:“我干娘给的,我哪里吃得了这许多,姐姐们一道用罢。”郑婆子给她的人情,不送白不送。
  叶氏这儿的丫头再不会缺吃缺穿,听得话音就知石桂是认了干亲了,门上廊下的婆子们也分得些,知道她干娘就是郑婆子还笑一回:“原是她,这么排着,你倒要叫一声姨。”
  原来连同一批进来的丫头也你连着我,我连着你,石桂是后悔认下了郑婆子当干亲的,可若不是郑婆子,她也难立足。
  捡了些福橘金饼儿,把干丝梅豆留给繁杏春燕两个,干丝是春燕爱吃的,梅豆是繁杏爱吃的,春燕笑一回:“见着你干娘了?”
  石桂点点头:“干娘不放心我,特意让姐姐叫我了去。”郑婆子也确是用了心,春燕才吃一口就知道是南门湾观音庵里的做的干丝,笑着收了:“替我谢谢你干娘,这两日就能腾出空来,你先将就着睡,过两天自有你的屋。”
  叶家姑娘人没到,信就先送了来,说是收拾了些姑娘要用零碎物件,要先送过来,免得到时候忙乱。
  宋老太太虽没见过这位叶家姑娘,却待她很是上心,信该是送到叶氏跟前的,却直送到她这儿,看了信问一声把她安排在哪儿了,知道在幽篁里,点一点头:“你们家出来的姑娘错不了。”
  宋老太太一面说一面笑,叶氏睫毛一颤,嘴角向上弯一弯:“哪里就似娘说得这样好了。”心里起了疑,却作不得准。
  老太太拍了她的手:“只你们家我才信得过,说一句托大的话,若是没能选进去,再往家里来,岂不好。”
  老太太才吃了茶,叶氏递了银唾盒,嚼了茶叶沫吐出来,盖上盒盖儿递给丫头,轻声软语:“娘说好,自然是好的。”
  叶家必是想了女儿入宫的,可老太太打的却是叫宋荫堂再娶一个叶家女的主意,叶氏脸上喜怒难辨,甘氏听了全本,出来就笑:“这表姑娘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天仙人物了。”
  甘氏同叶氏间的第一件恨事除了宋望海,还有便是进门时的嫁妆了,叶家自觉亏对女儿,满满一百二十抬,抬抬摆得满当当,运嫁妆的三桅船都开出来五条,载得满满的,从桃叶渡抬出来,到尚书后巷,渡头上东西还没全摆下来,第一抬已经进了宋家。
  要是大房再讨一个叶家女,二房还不叫挤到角落里去了,甘氏想着自个儿的儿子,就一阵阵的心疼,一个叫荫堂,一个叫敬堂,敬的是谁?
  宋望海当着人请罪,在老太太屋前长跪,可哪一回回来不是咬牙切齿,恨不是诅咒这老虔婆早日升天。
  甘氏面上笑盈盈,弯着眉弯着眼,心里却明白,宋望海待叶氏比待她更好些,叶氏要是换一付性情,这家里哪里还有她立足的地方,这个叶家姑娘,不论如何都不能嫁进来。
  叶氏回来便问春燕,人挑好了没有。
  “挑了玉簪秋叶,素馨迎春两个,我看还是迎春更妥当。”春燕话还没说完,觑着叶氏微微蹙眉,低了声儿:“太太看看,加了谁去更好些。”
  叶氏从来不曾见过这个侄女,性情模样俱不知晓,沉吟半晌,按兵不动:“且等等再安排人罢。”
  ☆、第43章坤道
  叶家原来是存着要跟颜家结亲的意思的,可颜家子嗣不丰,皇后一母同胞的弟弟早早就结了亲,二房好容易还有个嫡子,跟叶氏的堂姐也正当年纪,两家到了彼此相看的地步,这门亲事还是作了罢。
  想着父兄自来的行事,叶氏便吃不准这个侄女早早到金陵来是个什么章程,叶家在金陵也有宅院,族中也不是无人可用,送个女孩儿进京待选,怎么就非得投到宋家门下,还一住就是半年多。
  听老太太的口气是乐见其成的,于她却说不明白是什么滋味,苦辣咸打翻了调在一处,独独少一味甜。
  春燕见着叶氏眉心微蹙,往香炉里插上一支静心香,冲着小丫头们作了个噤声的动作,退到飞罩门外头,守着叶氏做针线。
  太太一扯到娘家事,总得这么默默阖一会眼,跟着几日都打不起精神来,石桂虽没呆多久却也摸出这个规律,心里知道约莫还是出在那兼祧的事上,女人家靠宗族靠父兄,叶家有钱有权,叶氏却偏偏不开颜,跟娘家还这样疏远。
  这是一桩陈年公案,正院里无人提及,石桂更不会去张着耳朵探听,她安心跟淡竹石菊一个屋子,那两个好的像似亲姐妹,吃一处睡也一处,倒让石桂一人一张床睡着。
  睡得宽敞,吃的饭菜也比在别苑更精致,虽是素食也很讲究,上房的饭都有人送来,就是这送饭的差事,也是得厨房上头有人才能分派着。
  怪道郑婆子说她高运,若不是赶了几宗巧,似她这样哪里能进叶氏院子里来,便是外头做粗活计也轮不着好差事。
  石桂如今倒比原来更闲,院里本就有扫地的丫头婆子,也用不着三个人做活,她既叫人挤开去,索性就问了春燕,再分派个什么活计给她。
  春燕看着她拎了几天水,想着确也没旁的事交给她了,就让她专拎水到各人房里去,这活计不比扫院清闲,可良姜却抿了嘴儿笑:“春燕姐姐疼你呢,这会儿不觉着,等天冻了你就知道了。”
  冬天一下雪,扫院就成了苦差事,除开院里头这片地方,院外面几条道也得扫,叶氏住的鸳鸯馆外头又有树又有塘,石阶小径弯弯绕绕,这活计可不好做。
  石桂知道春燕心里远了她,听见这句也不答话:“我不过顺手做了。”拎水比扫院起来的晚些,可也一样是早起,进了九月天还热,要是到冬天也一样辛苦。
  宅里头做事,哪桩不辛苦,既接下了,石桂便把那包糖饴果子也分了些出来,拿纸包着,清早给了两个送水来的婆子,一口一声叫着婶子妈妈:“春燕姐姐把这差交给我了,往后烦着两位妈妈。”
  在正院里头当差的,往后总差不了,石桂客气,两个婆子自然殷勤,说好了钟点,每日提了水来,到大丫头们起来洗漱,那水正温热。
  在船上便吃素食,一是船上摇晃吃不下,二是叶氏素不食荤,可回了家也依旧吃素,只道是长年吃斋的,哪知却非如此,听见石菊淡竹两个说话:“好容易回来了,偏碰上九皇会,这斋也不知甚时候才吃到头呢。”
  宋老太太信道,请了道姑回来供奉着,她本来就吃长斋的,也没甚个斋戒的说法,叶氏年轻轻进了宋家,一月里佛道节日总不断,排上一回,那就是全年吃素了。
  “家里也要打醮的?”石桂如今还没找到往外头卖结子的路子,可手上去不停,把余下的丝绳打了如意结,便不能卖,作人情送也好。
  “可不,重阳那一天还得请了戏来,给斗姆娘娘过寿的。”宋老太太自儿子死后尤为虔诚,不论碰上哪个道家仙人的寿诞都得办一场,斗姆娘娘是九星生母,七位星君,两位大帝,她的寿诞宋老太太自然要大办。
  事儿交给了叶氏,叶氏自进门,年年都办,今岁才刚打过醮,老太太心里还惦记着儿子的冥福,便依着旧年的例再加上三份,往济民所惠民所里舍米施药。
  静中观里给要给斗姆娘娘点灯,繁杏开了库,打里头寻出两件白玉龟台夜光灯来,再有些真金的宝铃金印,不放心别个,自家亲手捧了,挑了两个小丫头子抱了衣裳:“给尹坤道送东西去。”
  男道是乾道,女道是坤道,石桂知道静中观里住着个女道,说是经讲得好,老太太常叫了她去陪着闲聊,遇上节庆也叫她点一盏灯。
  石桂无事时便守在廊下,繁杏打帘子出来就见着她,指了她进来递送东西,把青绸布包儿给了石桂捧着,自家就拿着那一对灯,绕了回廊上的远路去静中观。
  这一对夜光灯上头嵌宝缀珠,底下蹲着白玉雕台,上头是夜光玻璃花台,澄清的酥油倒进去,拈麻线作灯芯,好似夜里开花,在斗姆娘娘像前点上。
  石桂还是头一回进后园里,宋家院子不大,造得却精巧,不似别苑里地方开阔,却是处处有景,繁杏冲她笑一笑:“你有假就在园子里耍去,看院子的也不敢拦着你。”
  石桂顶着“太太院里的”这一层皮,哪儿不能去,也就是叶氏吃长斋,若不然她屋里的丫头往厨房讨要什么不成。
  行到院子的东北角,才是静中观,淡竹才要上去拍门,里头却闪身出来一个人,不是旁个,竟是宋荫堂。
  他手上抱了只圈了尾巴的雪白巴儿狗,回身见着繁杏带了几个丫头,微微一笑揉揉狗脑袋,看抱着许多东西知道是打醮点灯用的:“尹坤道正在修持,你们别扰了她。”
  繁杏明快一笑,问他一声好:“太太叫咱们来送东西。”
  狗蜷着身子缩在宋荫堂怀里,繁杏看着这只白狗一笑:“雪狮子又乱钻了。”那狗儿生得眼珠圆溜溜,乖乖由宋荫堂抱着,尾巴一摇一摇,因着跟繁杏熟识,抬起脑袋来冲她吐舌头。
  淡竹去叫门,才刚阖上的月洞门又缓缓拉开一道缝,出来个穿水田百衲衣的道姑,生得细眉细眼,鼻间一点红痣,声音轻柔:“师傅正在修持。”
  繁杏把手上的东西送上去:“千叶小师傅,太太吩咐了我来送灯,两件袍子,还有几样法器,可还缺什么,小师傅只管开口。”
  被叫作千叶的女道接过灯具,淡竹跟石桂两个拿了东西替她摆进去,繁杏问了她,她却不曾答话,头冠上垂下两根飘带掩去半边面颊,轻轻摇头,那飘带就微微抖动,倒跟石桂两个说上一句:“东西搁在阶上,不必进去了。”
  千叶看着十七八岁的年纪,模样也并不出色,还不如春燕繁杏生得好,唇也淡眼也淡,看着不大精神,只一双眉毛细弯弯的好似折柳。
  等那月洞门再关上,繁杏这才道:“可不得我亲自来,千叶小师傅有些孤拐脾气。”石桂只看见静中观里矗立着一根长石柱,挡着门檐,上头还生着爬藤绿叶,别的一眼没瞧见,就叫请了出来。
  “修道的人总有些脾气。”宋荫堂笑一笑,抱了狗儿:“我去还给古月,找不见雪狮子,又不知道她怎么发愁呢。”
  淡竹等宋荫堂走了,这才吐吐舌头:“也就是大少爷性子好,要是换了那一个,还不把这观门都给拆了。”
  雪狮子是老太太养的狗儿,怎么跑了大半个园子,到了静中观来,石桂觉着奇怪,繁杏却叹一声:“太太这两日精神不好,回去可不许露一句。”
  木瓜上回漏出一句来,说甘氏就是捏着这个,让老太爷发了脾气,说大少爷有成佛证道的心。
  繁杏不说,淡竹却爱唠叨,回去了就把这尹坤道跟千叶的事儿说了个囫囵,原是打小就在宋家当供奉了:“说是尹坤道捡了来的,就跟着修道,一年都不出门几回,关得比绣楼里的姑娘还严实呢。”话里话外都是她在宋家且好过,若不是尹坤道拾了她,不定落到哪里去。
  在静中观门前遇着宋荫堂的事,叶氏到底知道了,难得抬了抬眼儿:“他也不知道怎么就喜欢了老庄,那是最易移性的书。”
  跟着就打发了儿子出去辞青,叫他邀上几个同窗,一道往栖霞看红叶去,备了一桌子细巧果食,叫厨房现炸了糕点果子,让小厮拎了食盒跟着。
  甘氏为了这个又生一桩闲气,宋敬堂也是一道读书,这事儿竟没邀了他,往老太太跟前诉苦:“嫂子也太见外些,总归是兄弟,就这么不亲近不成?”
  她也非为着让儿子跟着,两个打小就比,宋荫堂还事事压过一头,自个儿的儿子自家知道,宋敬堂也并不愿意跟这个“堂兄”走得近,一门里出来的,上学放学却不一道走,学堂里也各有圈子。
  老太太懒怠理她,宋望海跪着请罪的事儿,她还没消气,抬了公事出来挡罪,若不恕了他,倒成了是母亲不慈,老太太生咽下这口气,正没发落处。
  甘氏送上来,她也不客气:“这是哪个不亲近哪个?我可知道阿官上学都等着敬堂,兄友弟恭,当弟弟的眼里没人,还要作哥哥的贴上来不成?”
  将甘氏骂得又红了眼圈,金雀扶着甘氏出来,替她鸣不平,甘氏却长长出一口气,老太太真肯骂她才好,到真寒了心,连骂都不骂了,二房才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夜里宋望海到她屋里来,甘氏歪在榻上一声冷笑:“你怎不去鸳鸯馆,到踏了我这冰冻天地来了。”
  宋望海也知道她这几日必然要受气,伸手上去搂住了她,把她往怀里一揉,贴脸就要香她的面颊,叫甘氏伸手一挡,长指甲刮在脸上,甘氏赶紧去看他的脸,又啐一口:“老不正经的东西,儿子都要讨媳妇了,你作这贤孙模样哄我作甚。”
  宋望海站起来冲着她就是一揖:“苦了夫人。”
  甘氏伸手拿了榻边的小软枕头砸过去:“你也知道苦了我,儿子要议亲,女儿要论嫁,非这当口惹着伯娘。”
  凭着宋望海的官位,跟她们这一房结亲的,再高也高不过五品去,眼睛珠子似的之湄低嫁了去,余容泽芝这两个小妇养的,倒能配高门,甘氏心里怎么咽得下这一口气。
  宋望海结实挨了一枕头,长长出一口气:“若能忍,我自然忍了。”死了十来年,还是亲生的,那一个说同他是夫妻,可老太太老太爷手里的东西,漏出来的都在她手里捏着,还拿他当个外人。
  甘氏伏身趴在枕上呜咽,宋望海抚了她的背:“且忍忍,快二十年都忍过来了,再等两年。”哪个知道宋老太爷这样高寿,也不知道要活到几岁才肯撒手。
  宋望海抱了甘氏:“你才是我正头娘子,等那两个老的没了,这些还不全是之湄敬堂的。”甘氏反手拢住了他的脖子,头靠在宋望海肩上,若不是这一句,怎么能忍二十年。
  ☆、第44章 收用
  甘氏脸贴着丈夫的衣襟,手指轻轻刮着他的襟前绣的竹子花纹,心里空落落的,头挨不着脚踏不实,止不住的发冷,这些年来,她早就知道这个天天对她甜言蜜语的人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想头。
  她未嫁时,也是个温柔小娘子,甘家虽是商户,却是几代积蓄,也供了子弟读书,想写科举的路子,却只考到秀才就再也上不去了,在家里她也是娇养的女儿,甘家跟宋家就住在一条街上,若不是甘家富,宋家怎么肯同甘家走动。
  甘夫人只得这一个女儿,倒有两个儿子,甘氏是小女儿,从小受尽宠爱,吃的穿的用的,比寻常官家小姐还更好些,宋望海的亲爹就是个举人,不靠着哥哥提携,哪里能在乡中翘了腿儿当老爷,攒下这份家业来。
  俞氏一向喜欢甘氏,说她性子温驯,是个能持家的,打小就存两家结亲的意思,丈夫是个举人,又不肯当芝麻小官,要去结高门的媳妇,就怕儿媳妇进了门眼高于顶。
  两家就隔一道墙,这话甘夫人听了十来年,早就认了真,两个还悄悄换过了信物,说定了要当儿女亲家,俞氏这一点想头,从小就没瞒着儿子。
  甘氏生得明媚,性子又温和,两个打小一道,也捉过蝴蝶摘过花,宋望海还爬过假山替她摘风筝,柔情蜜意,你来我往,换过帕子结过同心,只当这辈子良人就在隔一道墙的地方。
  甘家还说了,送出去的嫁妆,从甘家吹打着出门,绕半个城,再抬进宋家,风风光光的嫁了女儿去。
  哪知道金陵来的一封信碎了甘氏的美梦,真正把她抛进热油锅里的却还是宋望海,他去金陵之前,还曾爬上墙头,同她起誓这辈子绝不负她,可等她再进门,他却全然变了一付模样。
  甘氏也不是进门就这样聒噪的,新媳妇进了门,远离家乡嫁到金陵,嫁进偏院里不算,宋老太爷既是大伯,也能接一盏茶,饮得一口让她去拜老太太。
  老太太就是个活疯子,隔着门帘,甘氏的心一下下的颤抖,老太太说话颠倒不算,声音尖起来叫着儿子,把她吓得紧紧攥住宋望海的衣摆。
  拜完了老太太,却是给叶氏敬茶,甘氏才作新妇,夜里那个鼓捣,早上腿儿都迈不开,可身边这个男人,却恨不得生了翅膀飞到叶氏那儿去。
  甘氏也颇识得几个字,两个也曾隔着花墙传信,提上帕上写上绢丝上,一字一句绕在心头,她好容易跟上,抬头就见叶氏的院门上刻着“鸳鸯馆”三个大字。
  甘氏心头一揪,一口气还没提上来,身边的丈夫已经往里去,她一步一步好似站在刀尖上,要去见这个分了一半丈夫的“嫂子”。
  哪知道不光是她,就是宋望海,也没能见着叶氏,叶氏房里垂了青绸帘儿,产子分明是喜事,却各处都是素淡的,丫头穿着青衣裙,隔着帘儿能瞧见悠车,里头却静悄悄,哪似有了新生儿。
  甘氏话还没到舌尖,丫头便出来挡门,宋望海在家中既是嫡子又是独子,还有个那么厉害的伯伯,从小到大,就不曾吃过亏,即使当着甘氏也是一样,可他却偏偏对着个丫头和颜悦色:“她既累了,便不见了。”
  甘氏心里针扎也似,叶氏这根刺原来停在心上,如今生生扎进心里,隔上十七年,连皮带肉长在一起,碰一碰就隐隐的痛。
  转身宋望海也不曾安慰她,只是叹辛苦叹艰难,说虽是兼祧,可大房权高势大,他到如今还是个童生,伯父铁面无私,他自己又难有寸进,如今当了儿子又不一样,开口便道:“你当我堂兄,就真是少年英才不成?”
  甘氏深信不疑,哪有不谋私的官儿,甘家一年要送多少人情?以她来看,她的夫君哪里就差了这许多,当官儿自然就体面了。
  要靠宋老太爷不算,还要靠叶氏,那一段却是宋望海说话最多的时候,说叶家如何如何显赫,一面说一面捶了床,甘氏心里替他苦,当着老太太叶氏,越发恭敬仔细,话不敢多说,连笑都不敢随意就笑,早上熬粥午间炖汤夜里还替老太太做里衣,就指望着自己多委屈一点,丈夫就能少受些闲气。
  宋望海那个年纪了,跟着宋老太爷读书许多日子,受的责骂一日比一日多,宋望海不去叶氏那儿,只到甘氏这里,甘氏温声软语,他却置若妄闻,可陪着他一起说了一句不是,他却大生知己之感。
  自此便知,他要的不是劝解,而是要跟他一起出气,甘氏说得越多,他留的就越久,虽是新婚,叶氏那儿他去的也还更多些,为了留住他,甘氏慢慢就换过一付颜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