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楚军

  大梁城制作投石机十分不便,其方圆百里都是农田几乎没有树林,之前造木筏的木材还是从远处伐好运来的。
  此时楚军已慢慢朝大梁收缩包围圈,当然无法像之前一样再去远处伐木。
  最后没办法,沈兵只好再将木筏拆了将其改成投石机。
  另外还有用沙袋堆积成的堤坝也必须拆除,否则让楚军攻到城下那就是送给他们的天然防护。
  于是那敲打声、劈木声,还有驱马声不绝于耳。
  沈兵这个啬夫虽然不需要亲自上阵,但还是忙着分配任务。
  蒙良倒也有些用,他带着那一干不会木艺的亲卫加入到拆堤坝的队伍中……当然他没有动手,而是一边吃着肉干一边呼喝:
  “嗨,你可是没吃饱饭?一个沙袋都扛不起?”
  “还有你,为何不将长戟放在一边?是担心被人偷去么?”
  “你你你……看着马车,若是翻进护城河便有你好看!”
  ……
  仞一边搬着木材一边对沈兵说道:
  “啬夫,属下听闻那左啬夫向来游手好闲,如今看来似乎……”
  胖子屯对此表示同意:
  “这蒙良在咸阳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成天与一帮狐朋狗友花天酒地人人敬而远之。”
  “我原以为他任左啬夫不是什么好事,不想……”
  沈兵回答:
  “管那许多作甚?只要他能尽左啬夫之责就行,至于他的过往……就勿需追究!”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沈兵等人又哪里会知道蒙良那是有苦衷的:蒙良总感觉嬴政的目光在某个暗处盯着,所以敢放肆乱来?敢不求表现、求上进吗?
  这或许是蒙良的个人想法或者心理作用。
  不过这想法也有道理,如果嬴政可以在沈兵身边安插蒙良这样一个眼线,为什么就不能安插另一个?
  比如一名工匠,一名亲卫……这对嬴政来说太容易了。
  苍找了个机会挤到沈兵身旁,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声问:
  “师兄,据说我等已被四十万楚军包围了?”
  “这可是真事?”
  谣言在军中很是平常,尤其将军隐瞒了军情到了不得以时才透露有敌来攻,那就更是满天飞了,而且往往还会把敌人夸大。
  沈兵笑了笑回答:
  “我也不知。”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说这个做甚?”
  剺却显得对沈兵很有信心,他背着一根木材经过时听见苍的话,便转身一扬头:
  “工师还担心楚军?啬夫何时让我等有过危险了?”
  身旁的工匠也纷纷称是,浍还打趣道: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晋爵。”
  “前日来了家书,家翁还道我是欺他年老说谎骗他,怎生一年不到便晋了两级!”
  周围发出一片笑声。
  苍略带尴尬的回答:
  “可今时不同往日,今趟我军已被楚军包围……”
  沈兵瞪了苍一眼打断了他的话:
  “少说几句,否则我也保不了你!”
  苍赶忙应声,然后就灰溜溜的退下了。
  身为啬夫麻烦的一点就在这里,他已不像之前小兵那样随口议论而应该考虑对整体的影响。
  否则沈兵这啬夫若是慌得手无足措手下五百余人哪还有对敌的信心?
  苍这个工师也该如此,只不过他似乎还没适应。
  就在这时,前方隐隐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接着就有人大叫:
  “楚军,楚军来了!”
  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远处果然有一道身影,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不久,一面“项”字大旗就跃入沈兵眼帘中。
  “项”?
  难道是击败秦军李信的项燕?
  也就是项羽的祖父?
  又是一员名将啊,居然一个个都被沈兵给撞到了。
  先是李牧这下又是项燕,而且还很不巧都是敌人。
  城头也发现了这边的敌情,立时就敲响了战鼓,秦军兵士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武器一排排站好准备迎敌。
  蒙良速度也快,他带着亲卫“呼啦”一下就围在沈兵周围。
  沉默了一会儿,蒙良就小声问沈兵:
  “啬夫,我等是不是该回城避上一避了?”
  沈兵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这个建议。
  丢下部下独自回城?这让他往后还怎么当这个啬夫!
  蒙良却在心里暗自叫苦:
  大王给他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沈兵。
  可是现在……
  沈兵若是要在战场他是不是也得在战场了?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往后再多几次呢?
  大王的事是重要,但再重要也没有自己小命重要不是?
  正在蒙良焦急时,就有一名传令兵策马出城跑到沈兵面前叫道:
  “工啬夫,将军有请!”
  沈兵应了声,就叫上马夫备车。
  蒙良不由松了一口气,暗道总算可以回城了,这命令来得真及时。
  不想沈兵下一句就交待道:
  “左啬夫,此处便交给你了。”
  “我去去就来!”
  蒙良一下就急了:
  “啬夫且慢……属下不该与啬夫同去吗?”
  沈兵回道:
  “将军只叫我,你去作甚?”
  “何况若是你我都去了,此地谁来指挥?!”
  说着沈兵便不再理他自顾自跨上马车。
  蒙良无言以对,只能望着沈兵的马车绝尘而去。
  再看看另一边的楚军,已是下马布阵准备开战了,蒙良那脸上是一道黑线……
  在沈兵登上城头见到杨端和时,城下的秦楚两军就展开了厮杀。
  这只是场小战。
  楚军不过是试探下秦军想知道秦军的实力和士气而已。
  杨端和知道这个,沈兵也知道这个,所以都没有太放在心上。
  杨端和坐在一张折叠凳上,面前的案桌上放着一张地图。
  见沈兵上来就扬了扬头示意他在旁边坐下。
  然后看也没看城下的战场,眉头紧锁的说道:
  “仓库粮食被淹不多,但百姓手里的粮食大多被淹,啬夫可有良策?”
  杨端和虽没有往细里说,但沈兵却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大梁百姓的粮食被淹,就意味着百姓要饿肚子。
  百姓饿肚子就有可能造反。
  如果不希望百姓造反就得分粮……
  但百姓人数众多,这粮食往下一分,军粮岂不就没有了?
  让百姓把手里的粮食晒干?
  沈兵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这天气可不是晒粮食的,而是让它们发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