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运气爆表
今日,琪琪格也在班中,目测着这一场试炼,而她也早已打定了主意,若是叶春秋输了,真到了绝望之时,她也绝不肯屈从朝廷,嫁给这个朱厚熜,要嘛是决心逃出去,要嘛索性一死了之。
起初,她对叶春秋是带有信心的,她亲眼看过叶春秋在朵颜部所发挥出来的急智,可谓处变不惊,可是等她从旁人口里得出了规则,方才感到了绝望,现在听叶春秋竟然道出了答案,一双美眸也是掠过了骇然,她的手心,已是捏满了汗,竟发现自己紧张到冷汗淋透了身子。
朱厚照则是觉得叶春秋是在忽悠,可是见叶春秋那般信誓旦旦地道出了答案,再看那朱厚熜一脸发懵的样子,便晓得朱厚熜也没有细究真实的答案,倒是让朱厚照突然来了点兴致,心下一急,于是朱厚照连忙对一旁侍候的宦官挥手道:“来人,查。”
一声令下,这落针可闻的大殿,顿时传出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宦官心急火燎地去取了宫内收藏的山海经,接着铺了一个小案子,几个翰林官也不敢怠慢,纷纷凑上去摊开笔墨开始计算。
即便是查,也需要很多的时间,可是自始至终,却没有人说话。
所有人都在焦灼地等待着消息,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打鼓。
那翰林一页页的将书中所录的方国和怪兽写在了空白的纸上,朱厚熜也是紧张到了极点,他忍不住道:“陛下,臣要检验。”
这意思是,谁知道这些翰林和宦官是不是被买通了,这叶春秋随便瞎蒙一下,让翰林官们为他证实?
只是他这样一说,却惹来了不少人的怒火!
在这大明朝里,翰林是什么?是清流!可你这口气,岂不是说大明的清流竟还和人勾结了不成?
朱厚照也眼带冷色地瞪了这堂弟一眼,却还是点了点头。
朱厚熜便到了那书案之后,亲眼见着他们翻开每一页,记录着每一个方国和怪兽。
良久,突然有人道:“陛下,方国已经统计出来,有四十。”
四十……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叶春秋所答无误,果然是四十。
又有人道:“山,五百五十座。”
五百五十……又没有错。
这一次不再是倒吸一口凉气了,方才还清冷的大殿,顿时传出了哗然。
我的天,竟是一个都没多,一个都没少。
这叶春秋是从何而知?这可真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啊!诸葛孔明转世,怕也没有这样的手段吧。
而在此时,又有人道:“有水三百。”
又对了。
李东阳已经目瞪口呆,甚至连捻着胡须的手都在颤抖。
世上还有这样的事?这叶春秋,可是妖孽吗?
可是,这事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他们的眼前。
朱厚照死死地抓住御案,也有些哭笑不得,若说此前,他对这一场赌局没有任何期待,可是现在,却发现今日的比试,实在是精彩到了极致。
兴王朱祐杬则是一脸的铁青之色,他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现在,就还差最后一个……
就在此时,一个翰林几乎激动得忘乎所以,用颤抖的声音道:“怪兽恰好是四百一十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站在翰林们身后的朱厚熜,眼珠子都直了,因为每一个记录,他都是在后旁观,这个数字,根本就做不了假。
“果真是四百一十二啊。”无数人惊叹。
没有一个差错。
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个世上绝无可能解出来的题,竟是这样轻轻巧巧地被叶春秋答了出来。
不等那朱厚熜反应过来,叶春秋已是含笑着走到了朱厚熜的跟前,作揖道:“承让,世子这第一题显然是故意相让的,这一题太过简单,倒是有劳世子了。”
朱厚熜顿时羞恼,这哪里是承让,自己开始就预料好了,要将叶春秋一击必杀的,哪晓得没一会子,这叶春秋就轻而易举地答了出来。
朱厚熜看着唇边依旧带着浅笑的叶春秋,这笑在他眼里很是刺眼,他默默地深吸着气,心里既是震撼,又是愤怒,偏偏又发作不得,于是面如死灰地道:“第一题,镇国公胜了。”
瞬间,大殿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松一口气的声音。
更多的眼神,则是像怪物一般地看着叶春秋。
这镇国公解出这个题,简直可以用运气爆表来形容,在这里的所有人扪心自问,尤其是那些看过山海经的,有几个人能答出来?而且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如此轻松惬意地说出精准的数字?
叶春秋则依旧是淡然自若之态,他比谁都清楚,此时还不是他高兴的时候,之所以能回答得出这个问题,完全是拜光脑所赐,后世总有某些吃饱了没事做的学者对古籍进行各种研究,这种研究,从剖析到人物的解析,可谓层出不穷,更有人连里头出了多少个曰,多少个子,都会有所统计。
所以叶春秋不用太多功夫,只需一查光脑,答案便可轻松得到,对于有光脑的叶春秋,朱厚熜的第一道题,确实属于送分题。
可即便如此,叶春秋对接下来考验却没有半分的怠慢,他毫无骄傲之色,反而心平气和地对朱厚熜道:“时候不早了,烦请世子出第二题吧。”
叶春秋这不疾不徐的模样,倒是让殿中之人佩服不已,这样的题都答得如此精准,却没有半分倨傲之色,叶春秋能有今日,绝不只是运气这样简单啊。
朱厚照已是龙颜大悦,他不禁大笑起来,道:“是啊,是啊,快,出第二题。”
相较于一开始,现在许多人的心里对叶春秋已经有了几分信心,虽然知道后面的两道题也一定是其难无比,可多少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朱厚熜咬了咬牙,目带冷色,却道:“镇国公,果然是厉害,倒是我小瞧了你,这第二道题,倒也容易,父王前几日,恰好得来一物,就请镇国公看看,此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