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青辰抽回自己的手,搀起了老爹,“成交可以,但是我得回去了。衙门里还有事。”
  “真的要走啊?”他有些不舍道,仰着俊脸望着她,“才过了一个晚上,今天才大年初一呢。节又还没过完,今晚寨里还放烟花,再待一晚吧。”
  他买了很多烟花,十天半个月都放不完那种,就只为了博她一笑,可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要走。
  青辰还是摇摇头,“真的还有事。”
  孟歌行心里有点闷闷地,叹了口气,“好吧。”
  换了从前,他不想让她走,大可以来硬的逼她就范。可眼下形势已经改变了,于公于私他都不愿意再这么做了。
  四月的时候,云南省的花已经开了漫山遍野。田间到处可见绿油油的秧苗,这里面,也包括了孟歌行的。
  这一日,青辰得了空,便带着谢文元与袁松一起到了田间,去查看稻子的生产情况。虽然有过成功的经验,但民生大事终究疏忽不得,她得随时留意田间的情况,若是什么碰上了什么情况,也好及时调整。
  袁松等擅于农事的人,也一直按青辰的吩咐,没有停止研究。在稻子之外,他们还要研究麦子、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增产,以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土地。
  今日天气晴朗,日头也不烈,田间微风轻拂,气候很是宜人。几人边走边商量,谢文元记录稻子的生长情况,袁松则为青辰介绍他新改良的种植方案,正说着,青辰却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们先下地吧,我一会儿就来。”
  谢文元与袁松按吩咐先下了地,青辰则是继续在田埂上走了一段,然后才在一个人身后停下来,“孟歌行。”
  孟歌行听到这一声,猛然回过头来,俊逸的脸上满是惊喜,“是你!”
  “这一块是你的地?”
  他点点头,咧嘴一笑,“没什么事,来看看我的银子。没想到还能偶遇沈大人……”
  “稻子种的不错嘛。”青辰也回了一个微笑,“你看,满眼都是绿色,多好。”
  孟歌行却是不接茬,只微眯着眼,打量眼前已有三个多月不见的人。她还是那么好看,五官俊秀,目光澄澈,脸颊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红,薄唇如樱瓣。
  三个月不见,只一见了,才知道是这么想见。
  “诶。”他道。
  青辰:“嗯?”
  孟歌行没有说话,却是猛然拉起她的手,将她带到附近的茅草屋后。
  青辰皱着眉头,“你干什么?”
  他忽地长臂一身,要揽她入怀里,“想你了。”
  青辰吃一堑长一智,早已有防备,扭了下身,没有让他得逞,“做什么动手动脚,能不能好好说话?”
  这人还真是死性不改!
  孟歌行失了手,嘿嘿一笑,“变聪明了啊……”
  青辰不置可否,“我就是过来跟你打个招呼,先走了。”
  “等等。”他看着她,“有正事说。”
  “说吧。”
  “是这样的,我不是告诉过你我打算起义么,这些日子我想了想,其实……”说了一半,他又打住了。
  “其实什么?”青辰被吊起了胃口,追问道。
  “其实……”话说了一半,他忽然就垂下头来,迅速地吻了下她的脸颊!
  青辰怔了一下,后退两步瞪着他,“不要脸的王八蛋!都是男人,有什么好亲的!”
  所幸茅草屋将他们两人挡住了,要不被人看见了,她有一万张嘴都解释不清了。
  “就想亲你!”孟歌行“无耻”地笑着,长长的睫毛覆住半眯的桃花眼,“早就想亲了,尤其是夜里,特别想。”
  跟他这样的无赖在一起,就别指望他能好好说话!青辰气不打一处来,不再搭理他,转身就走。
  “我话还没说完呢。”孟歌行在她身后喊。
  “憋回去!”她头也不回。
  “我是想说,你等着我,这大明朝,我是一定会推翻的!”否则,她是官,他是匪,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
  青辰没有再说话。
  田里的秧苗随风轻轻摆动,看着充满希望而美好。虽然,也许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变成了战场……
  ……
  查看完稻子的长势,青辰就返回了衙门。
  才进了堂里,便看见有人在等她。
  那人站起来,道:“沈大人可算是回来了。恭喜沈大人,快接旨吧……”
  第143章
  恭喜?接旨?
  青辰愣了一下,只觉得心跳好像变得有些快了。
  “微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南承宣布政司布政使沈青辰,克己复礼,雅擅才能,抚绥有要,常深疾痛在己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兹授尔为户部右侍郎……赴京上任。”
  户部右侍郎,与布政使同是正三品的官员,可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大明中枢管理层的重要一员,轻重程度不言而喻。
  接旨的时候,青辰还没有能完全回过神来。
  她去年春天才到云南来,任了九个月的知府,又任了四个月的布政使,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她就又要回京了。此番回京,还要担任一国之三品大员,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侍郎,宣旨声落实,是让人觉得恍惚不真实。
  她有些疑惑,这一道圣旨,来得如此突然,距上一道圣旨不过才隔了三个月的时间。是谁的主意呢?
  是谁向朱瑞谏言了,还是朱瑞自己乾纲独断?
  “多谢大人宣旨。敢问大人,我何时进京?”
  那人道:“圣旨没有写明归期,自然是自接到旨意开始,越快越好。沈大人若是安置好了这边的事情,还是尽早启程吧……大人到云南不过短短一年,就有了一年两稻、让白莲教众回归田地这样的斐然政绩,朝中都已经传开了,个个对大人敬佩不已。陛下知道了,亦是对大人您称赞有加,这才盼着大人快回京里去,施展更大的才能呢。”
  青辰点了点头,“如此说来,是皇上要我回去的。敢问大人,我此番回去,内阁那边……”
  那人笑笑,“大人是因为曾在金銮殿保了太子殿下,想知道徐阁老的意思吧?您放心好了,皇上提出要大人回京的时候,徐阁老是赞成的。倒是……”
  “倒是什么?”徐延如何,她并不那么在意。
  那人有些困惑道:“倒是宋阁老。大人是宋阁老的学生,按理说,宋阁老应该是最乐意见到大人您回京的。可是我听说……宋阁老对此似乎有些异议,还惹皇上生气了。”
  青辰的眼睛黯了黯,“是什么异议?”
  “您的老师说,应该让您在云南再多历练一段时间,一年多,总归是太短了。虽有政绩,却也不足以为傲,必得三年五载,才算是真正历练了。不过宋阁老向来是这样的,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却总是谦虚。严师出高徒,您是他的学生,他少不了要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您,可满朝文武又能有几人像他一般呢?您别往心理去,他也是希望您更好……况且,这天下到底还是皇上的,皇上让您回京,便是认可了您的能力,只到了宋阁老跟前,您再证明给他看也便是了……”
  这一番实情,倒与她想象的没有什么出入。宋越果然还是不希望她回去的。是对她要求严格吗,还是他有其他的想法,她并不清楚。关于那个人的所有事,她好像都失去了平日理智清晰的判断。
  他不想她回去,可是朱瑞硬要她回去了,谏言不被君主采纳,还惹了君主生气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他这么抗拒她回去,又知不知道,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想回去。云南的稻子还没有熟,堤坝还没有修完,投靠的蛮人没有完全安置好,她专门挑的地方让人饲养的战马也都还是小马驹……她在这边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并不那么急着回去,而且,她与宋越两人的关系至今说不清楚,见了面,又该怎么面对呢?
  是该恭敬守礼,仿佛从无瓜葛地道一声:拜见阁老。
  还是该满怀笑容地说一句:老师,我回来了。
  如果当初不是没有诀别,今日要重逢时,也不会让人如此犹豫。
  “多谢大人相告。大人辛苦了,这边喝口茶吧。”青辰邀请道。
  那宣旨官却是摇摇头,“不必客气了,沈大人。我还有事在身,这便要走了。哦,对了,这是锦衣卫陆大人让我转交大人您的东西。”
  青辰接过那东西看了看,“锦衣卫令牌?”
  “这是陆大人的指挥使令牌。”那人道,“陆大人说了,这一路路途遥远,漫长崎岖,只区区十几个府兵护送您上路,他担心这路上不安全。您有了这块令牌,只到了驿站出示给驿官,便会有当地的锦衣卫来保护您……大人与陆大人是挚交吧?陆大人对您真是关心备至,连令牌都交给大人了……”
  青辰的脑海中登时浮现出陆慎云的面容,冷淡孤漠,却心细如发,对她还是那么好。跟他比起来,她的老师倒显得很是薄情了。
  思及此,青辰苦笑了一下,收了令牌,送宣旨官出了衙门。
  谢文元这会刚从大门口进来,听说青辰要走了,整个人愣了好一会儿。
  这就要走了?
  这么好的官员,这么好的上司,他这一生数十年,不过只遇上了两个。可惜的是命数有别,他终不能长久地追随他们,与他们一起为了社稷百姓而付出。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必然的结果,正因为他们都很好,所以才要到更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抱负,若是被埋没了,反而是社稷的不幸了。
  “大人,下官帮您收拾行囊……”
  青辰却是摇摇头,“先帮我将没有处理完的公务都拿过来吧,总要全理清楚了才能走……”
  “是。”谢文元颔首,去了。
  要回京城当官的人了,心思却还放在这偏僻一隅的政务上,便是连当初被人奉为云南最好的巡抚的程远志,走的时候都没有完全与她交接好。
  想来,当初还在浙江的宋大人也跟她是一样的。
  青辰要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出三天就传到了孟歌行的耳朵里。
  彼时,他正跟弟弟乐呵呵地吃着鸡,乍听到这个消息,满桌的酒菜就全被他一怒扫到了地上。
  “狗皇帝朱瑞,我操你祖宗!”
  第144章
  孟歌行的弟弟见此一幕,都怔了。他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哥哥这么生气了,如此打心底发出的愤怒和暴躁,让他感到有点害怕。
  刚才他们跟哥哥说的话,他没有听太懂,只隐约知道是与沈大人有关。
  男孩犹豫了一下,懂事地弯下腰去收拾地上的残羹,把吃了一半的鸡腿捡到破碎的碗里。
  孟歌行叉着腰,急促地喘着气,垂头望向自己的弟弟,沉默地站了片刻。
  然后他弯下腰,捉住弟弟的手,很是克制地低声道:“你还是个孩子,小心别划伤了手。让大人们来收拾吧……对不起,哥哥吓着你了。”
  “哥哥怎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