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身为东番之主,他自然是玩过手枪的。而源源不断前来的西洋人也送给过他好几支燧发火枪,但是这样的手枪据说产量并不高,装填的效率也远远比不上眼前的这一支。
  他举起枪来,对着五十步开外的人型靶子放了一枪。黄仲拉着身边的一根绳子,将远处的靶子拉到近前。之间靶子上头部胸口各有一个洞,就笑道:“王爷好枪法。”
  郑绍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手里的枪,不过他也看到刚才黄仲是签了字的,还是将手枪递还给他,道:“比不上你,老咯!”他知道自己是对着胸口的,但是眼前的年轻人却正中头部中心。这一番的枪法不用比,他就知道自己输了。
  更重要的是,他为之自豪的火枪队也输了。手铳的杀伤力并不强,他怎么会不知道,但是这样的一把却能达到五十步的射距,这代表了什么意义,不问自明。
  当他看到分作三排,在露天的靶场端着长长的那种常见的火铳进行射击训练的兵士时,心中的猜测彻底落到了实处。
  同样快速的装填速度,趁着装填快速变换的队伍,无疑表明着这样的一支队伍会有的杀伤力。郑绍心中五味杂陈,半晌,才对着田师爷道:“这才是百胜之兵。”
  就连一开始笔走龙蛇手下不停的司马菁也放下了手中的纸和笔,相对于郑王爷的复杂,他心中更多的是骄傲。也许在这个北州待得时间长了,看着它一点点的被建设起来,他不自觉的对这里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一顿午膳,除了黄仲还一切照旧之外,其他的几个人都吃得心不在焉。大锅的饭菜,不能说味道有多么的好,和郡王爷的膳食肯定无法相比。
  但是看着其他的兵士在吃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们不由得也将盘子里的东西全都吃了下肚。郑绍也身先士卒过,更是知道这样的饭食在军中的不易。尽管,都不是什么好吃的鱼肉,但是却能将一个兵士养得足够强壮。
  回去的路上,两人相视沉默了良久,郑绍方道:“本王总算明白了朝廷那边流传的那一句话是什么感受了。”
  田师爷苦笑一声,道:“生子当如林怀瑾,果然不虚。”或者说,他们两人看到的才是更真实的一面,感受也更加深刻。
  郑绍仔细地回想了一下他的两个儿子,然后不忍直视般地闭了闭眼。忍不住道:“若林怀瑾这样的是本王的儿子,东番也不必面临现在这样不尴不尬的处境吧!”就算知道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还是这般说道。
  等一下,儿子?两人对视一眼。
  田师爷眼前一亮,压低了声音道:“这不是还能认干儿子么?”
  “是啊!”郑绍兴奋地搓了搓手,心道,有了这样一个名分,这样他将这个东番交出去也就名正言顺了。这段时间他一直考虑这个问题。
  他自己的身体他自己知道,外强中干而已。现在,他在的时候,还能镇压得住底下蠢蠢欲动的势力,但是等他一旦离开,会发生什么几乎可以想象。
  是的,东番并不是全然的一块铁板。应该说任何势力都不可能是完完全全的毫无缝隙,特别还是在东番的未来几乎看得见的时候。他手下的几个将领都不是什么笨人,以两个儿子的能力自然不足以压服他们,除了到时候他可以绝对放心的几个心腹。
  这笔账他心中有数,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几乎能够得到解决。郑绍相信以林瑜的能力,那几个蠢蠢欲动的家伙蹦哒不出什么幺蛾子出来,他的心腹更不用担心。
  唯一可虑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
  这还只是内患,而在广东水师,还有方珏那个反复小人虎视眈眈,随时等着他走后,就要从东番身上狠狠地啃下一块肉来。
  这也是他要请林瑜过来,面对面说话的原因。
  林瑜接到子鼠传信的时候,将兴化府的事务交给柳秋池,就在丑牛的安排之下乘船上了东番,甚至还没来得及去看北州一眼,就被码头来接人的护卫请进了马车,直奔郡王府。
  “这么说,这是个反复小人?”林瑜听着郑绍口中如今的广东水师提督方珏和郑家一系的纠葛,心中暗思。
  这个方珏原是国姓爷父亲的手下,早年随之降了靖。后来,不知怎的,又追随过国姓爷一段时间。据郑绍的说法,其人骄矜跋扈,早有反心,种种矛盾之下,再度降靖。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难以辨别,郑绍也只是一面之词。但是,对林瑜来说,此人反复是事实。仇视东番更是事实,以后肯定有一场仗要打。
  “也就是说,此人一旦有了机会,一定会主动发兵东番。”林瑜敲了敲桌面,道,“此人在财物上如何?”
  说到这里,郑绍脸上露出一个轻蔑的笑来,道:“其人贪酷,在家乡圈了大量的土地,竟有方家田之称。”又道,“他是泉州府的人,你问一下你身边的那个常家小子就知道了。”
  林瑜点点头,笑道:“贪酷好啊,此次广州开埠,他一个水师提督忍不住伸手最好,到时候就能一本将他参了。”从皇帝的钱袋子里抢钱,也不就是找事么。若真如郑绍所说,就算此人一时忍得住,他也会让他忍不住的。
  毕竟,本朝第一次开埠,是个什么章程也就少数人心里有数。而粤海关的关税会变成本朝皇族享乐的重要来源,除了有着后世视觉的林瑜,谁都想象不到。
  等到了第二年,自然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但是,林瑜却能利用其中的时间差,将这个方珏从自己的眼皮弟子之下调走。只要让他离开了广州府,后续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这般容易?”郑绍却有些不敢相信,在他看来现在的官员贪都算不上什么弊病了,自然,北州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严格来说,那边也没有什么官身。除了一个两榜进士的辛宗平,身上还有一个兴化府的同知,但是据称到了今年年底就会辞去。
  “从百姓身上刮钱,朝廷自然不管。从皇帝的内库里头偷钱,您说当今会不会忍?”林瑜轻笑了一声,格外的嘲讽,“当然,怀瑾也是这么准备的。”横竖,所谓的开埠在皇帝的眼中只是供他们享乐的禁脔,还不如他将这部分的钱给截下来,花在有用的地方。
  听到这一声,郑绍瞬间明白了所谓广州开埠的真相,他摇摇头,脸上同样露出一个讥刺的表情来,正要开口说什么,就听外头传来一阵规律的敲门声。
  他不悦地皱起眉头,正要呵斥,就见对面的林瑜整肃了表情,道:“这是有大事,不可耽搁之意。”见郑绍肃容点头,林瑜才道,“进来。”
  子鼠轻轻地推开门,滑步进来,见自家大爷端坐不动,就知道他并不在意叫郑绍听见,就开口道:“北边有信传来,嘉兴府有饥荒前兆,流民初显,当地知府无作为,至今压着没有上报。”
  林瑜面无表情道:“知道了,通知辰龙收流民,该怎么做他知道。”
  等子鼠应下走了,他沉默了一会儿,道:“夏天的时候,通州府刚闹过一回饥荒。”就算流民变多,意味着北州的建设速度的加大,以及他军营的扩增,但是这并不久代表着他喜欢看见一回又一回的闹饥荒。
  “这才多久。”郑绍同样低低地道,冷哼一声,“好一个爱民如子。”
  “自本朝建立以来,年年饥荒,不是这里死了人,就是那边大饥。”林瑜沉着脸,这也是他实在快看不下去的原因。中原自一统以来,除了战乱时期,从未有哪个稳定的王朝统治下,会出现在这样频繁的饥荒和灾难。
  若要和战火比,就相当于整个个中原腹地局部一直在打仗。反正都是年年死人,只不过死因不一样罢了。
  “年年都在死人,这种饥荒的发生频率也就元时可堪一比了。”郑绍相比林瑜来说要淡定许多,或许是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最初的愤怒都已经变成了现在的麻木,可能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的缘故。
  拿靖与元时相比,其中的原因不问自明。元时,曾经提出过杀五姓这样惨无人道的政令,如今的靖,和那时候的元又有多少区别。明晃晃的屠刀和如今这般的软刀子并没有多少区别。
  林瑜的内心剧烈地挣扎着,他也是人,也有人共有的通病。以前只是从纸上得来的消息,终归觉得遥远。算不上事不关己,但是在这样的事情活生生地发生在他的眼前之后,那种扑面而来的愤怒几乎将他淹没。
  就在今年夏季的时候,他组织着北州接手了一批来自通州的流民,那些流民的惨状叫那个自认铁石心肠的黄石都偷偷红了眼眶。
  林瑜面上不显,实则回去之后拖着子鼠在校场上狠狠对练了许久,直到发泄出了心中的郁气才算是停下来。
  “你做得已经很好了。”郑绍见他这个样子,心里却更满意了。这样一个对着普通百姓都有着一份仁心的人以后必然会善待自己的后裔,只要他们自己不会蹦跶得太狠。不过,这样的后患他会在全部交接完成之前就解决干净的。
  既然两个人都没什么才能,以后郑家就安安分分地做一个富家翁。看林瑜对着商户的态度,也不是个排斥打压的,以后日子应该会不错。若是有幸出了一两个有些资质的,相信有这一份人情在,郑家想要再起来也容易许多。
  “还不够。”面对郑绍不解地目光,林瑜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完全可以做到更多,毕竟他手下研究的良种已经初见成效。如今,土豆的亩产量不敢说达到了近代的亩产三千公斤的巅|峰,但是平均一千到一千五公斤还是有的。不过,他记得这时候的土豆在北方地区已经有了种植,这才是他没有多此一举的原因之一,“我记得前明末期的时候,就从外番引进了马铃薯,这种作物产量极高,这么饥荒还是年年发生?”
  听到产量极高,郑绍才反应过来说得是什么,他恍然道:“怀瑾说得是薯仔啊,那个产粮的确很不错,几乎是水稻的三五倍。”说道这里,他面色古怪地看了眼林瑜,问道,“今年兴化府是商税占了大头吧?”
  “的确如此,是涉及税收吗?”林瑜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郑绍的意思。兴化府和东番都地处南方,常年气候温热,种植水稻一季两熟容易得很。像东番更南面的地方,在农户精耕细作治下,一季三熟也有可能。但是,土豆喜凉,南方就很少有人种植这个,他就忽视了这根本的原因。
  土豆的亩产太高,价廉。而靖承明制,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这个前明张居正想出来的法子本是好的,只可惜,本朝的苛捐杂税极多,林林总总的一直在扒皮,逼得农户不敢多种卖不出银子的马铃薯。所以,就算有着土豆这样的救命之粮,饥荒出现的时候,依旧拦不住。
  “我有土豆良种,精耕细作之下,可亩产至少两千斤。”林瑜面无表情地说,只可惜,原本印象中亩产越多越好的粮食在这个时代却成了鸡肋。越是高产越是廉价,农户就越是不敢种,这是一个死循环。
  郑绍明白他的意思,在惊叹过之后,就道:“若是想借此减少连年的饥荒的话,并无可能。”
  林瑜就叹一声:“我知道。”只是更加不甘心了,这个时代太过愚昧,统治者完全无心百姓死活,否则也就不至于连这样明显的高产的、能活人性命的作物都不去注意。
  以北方有种植得情况来看,当今皇室显然知道,只是比起百姓的死活来,他们更关心自己的钱袋子、以及统治的稳固。
  毕竟,饿死了的百姓是没有办法反抗的。
  林瑜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齿冷,或许是这个世界没有剃发易服、没有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给了他一个温情的假象。毕竟,看起来当今皇族是原本海西女真出身,这个部族在前明的时候汉化程度就很高,一直以来也常年做着向往汉学的表面功夫。
  他们除了宗族祭祀,平日里也穿汉服说汉话,看起来几乎和汉族没有多少区别。
  但是,一件又一件血粼粼的事件被摊了开来,放在林瑜面前,告诉他,他错了,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为了稳固少数人的统治,牺牲大多数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只要这个皇族还存在一日,他们就不会容许汉人做大,因为他们屁|股底下的龙椅会稳不住。
  如何在异族的统治下,壮大本族。这道题其实无解,唯一算得上是办法的,就是掀翻这个大前提,变成如何壮大本族,这就容易多了。
  他之前想得太天真了,林瑜寒着脸想,数千年来,也就出了一个北魏孝文帝。而如今京城的情形来看,看似和睦,实则满汉阶级分明,两族不婚乃是一条铁律。他不能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赌一个缥缈的可能。
  所以,当郑绍说出那一个认干亲的提议时,他眼都不眨的同意了。
  如果一个名分能叫他节省下蚕食整个东番需要花的几年时间,用在建设和发展之上,何乐而不为呢?
  第80章
  郑绍这个郑家当之无愧的族长突然知会所有在东番的族人开宗祠的时候,所有的人内心大约都是奇怪的。除了本就忐忑地郑仁, 还有内心闪过一丝窃喜的郑翼。
  郑家的祠堂早就搬来东番, 这里面供奉的只是国姓爷这一支的祖先。这时候,宗祠之前, 平时紧闭的黑油大门大开, 昏暗的屋内点着几十支儿臂粗的蜡烛, 将整个室内照得亮如白昼。
  这时候正值黎明, 天光还没有大亮。所有的族人除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幼儿全都站在了这里, 按理来说, 嫁进郑家的妇人也可以进宗祠,但是这一回却一个都没有,包括郑绍一家。须知, 再郑重的场合,一族之冢妇也是可以出面的。
  当然, 并不是延平郡王妃不想来。只是,她身上虽然有着王妃的诰命, 但是却并非郑绍的原配。而郑仁没有定下嫡长子之名,后面的郑翼名义上更是二少爷, 说来都是尴尬。
  非年非节的,大开宗祠,必是有大事要发生了。郑绍大手一挥, 所有的妇孺此次俱都不进祠堂, 但是她们还是在郡王妃的带领之下,在院门之外等着里头的人出来。
  郡王妃想起之前郑仁做得那一件蠢事, 心中微微不安。毕竟,这事情惹得王爷大怒是一回事,但是她也听说了,好些个将领偷偷地赞赏大少爷有骨气。就算在之前翼哥儿安慰她,这一次必定能够定下名分。她还是难掩心中的忐忑。
  郡王妃身后的奶嬷嬷悄悄地伸手握住了她不由自主攥紧的双手,悄声道:“除了大少爷,王爷还能选谁呢?”
  她听了,哪怕这话早就听过了无数回,心里仍旧觉得有些安慰。
  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站在里面的其他人心中大概都是这么想的,特别是郑翼,看着被自己父亲压着跪在宗祠面前的郑仁,眼中不免划过一丝得意。他知道,自己的名分是彻底定下来了。
  只听郑绍面色肃穆地将郑仁之前干的蠢事简单地向祖宗通秉了一边,然后面向已经刷白了一张脸的郑仁,道:“你祖父临行之前,为你取名仁。”他退开一步,露出身后的牌位来,道,“现在你自己和他说,你还配不配得上这个字。”
  郑仁跪在阴冷的石板上,整个人摇摇欲坠。心里一瞬机乱七八糟地转过好些个念头,最后还是咬着牙磕了个头,从齿缝里蹦出一句话来:“不配,我不配。”他眼前依旧晃着那些妇孺死不瞑目的尸体,整个人比起刚回来的时候已经瘦了一大圈。
  “既如此,我郑家再无郑仁此人,你可服!”
  寂静到现在,这样一个决定被郑绍说出来的时候,神情恍惚的郑仁且不去说,站在祠堂面前的众位族人免不了互相之间眼神乱飘。
  而郑翼只觉得一阵狂喜席卷过来,腮上泛红,眼神发亮。不过,他之前已经为了兄弟阋墙这一件事被父亲狠狠地责罚过了,这时候他好歹知道要低下头,不被前头的郑绍看见自己控制不住的狂喜。
  一个服字落下,郑仁惶恐的心反而沉静下来,他对着郑绍磕了个头,只是说不出一句软话来。
  郑绍见他毫无不服之意,至少是真心悔过的,放点点头,道:“而今恢复你的本名,郑直,从今起流放北州。”说到这里,他脸上才露出一丝柔|软来,道,“给祖宗磕个头,即刻启程吧!”
  郑仁、不,郑直,对着沉默的祖宗先灵三叩首,就跌跌撞撞地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向外走去。门外是已经等着的田师爷,他叹了口气,将手里的小包袱递给他,道:“王爷他……”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早在大半年之前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今天这事情的发生,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少爷别怪王爷,他心里也不好受。”
  郑直点点头,半晌才哑着嗓子道:“我知道,以后别叫我少爷了。”他的确没有怪父亲、不,如今的堂叔。他自己知道,他没有什么本名,在襁褓之中就被抱到郑绍身边的他还没来得及取名字,现在的这个直字,无疑是堂叔给他取的,依旧是一副拳拳老父之心。经此一遭,他再没了争胜夸耀的虚荣心,也无有怨愤之意。自己造的孽自己还,这理走遍天下不会有错。只不知,那个北州却是个什么地方。
  “您还是郑家的少爷。”田师爷指了指被他接在臂弯之中的小包裹,道,“里面有新的户籍,还有一些散碎的银钱和一栋宅子。”
  顿了一回,又道,“北州是个好地方,少爷必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借您吉言了,田叔。”一句田叔,差点没叫田师爷泪洒当场,但是,这已经是王爷给他安排的最好的出路了。
  郑直带着微薄的身家,向着新的生活奔去了,而祠堂中的风暴却才要开始。
  郑绍看着自郑直离开后,就噤若寒蝉的众人,沉声道:“今日召集诸位,并非只为了我那不成器的大儿的过错。”他依旧用着大儿来称呼郑直,就像没有注意这个口头的小错误一般,继续道,“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须得与大家伙说清。”
  原本以为已经尘埃落定的众人不明所以地抬头看了看面上似乎带着一丝喜意的族长,站在一边的郑翼不明所以地看了看自己的父亲,只见他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他心中陡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就听郑绍扬声道:“大家都知道,我的两个儿子都没什么本事,也都担心我百年之后,这东番的下场,以及整个郑氏家族的下场。”他微微一停顿,看了眼看上去完全反应不过来的诸位族人,接着道,“我思前想后,准备扔下一门干亲。”
  郑绍的话就像是一个深水鱼雷,炸得郑氏这一波原本平静的海面上彻底开了锅。这一回,脸色惨白的变成了郑翼,他已经没有心思去对自己原本的兄弟幸灾乐祸了。听着身后原本还强忍着不开口的族人三言两语地开始讨论起来,郑翼一边懊恼是哪个小子这么不长眼睛,居然真的应下自己这个明显有些老糊涂了的父亲。一边又自我安慰,自己到底是父亲如今唯一的嫡长子,再这么着,这个认了干亲的义子都要尊称自己一声少爷。
  而以后到底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郑翼这么一想,心里就渐渐的安稳下来。
  他想得倒也不错,自来位高权重者认个干儿子,不都指着人家给自己卖命么,最出名的就有唐末节度使李克用,认了整整十二个义子,连上自己亲生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三太保。难道,还真的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义子就继承不成?
  大多数的族人和郑翼一样的想法,不过区区义子,以后就是向他们郑氏效忠之臣。除了少数几个聪明一些的。想得就多一些,瞧着郡王爷这阵仗可不仅仅是认个干儿子而已,默然不言。
  不过,就算是这些聪明人都想象不到,这一回郑绍是再认真不过,要玩一把大的。只见他虎目在交头接耳的诸位族人中间转了转,又不动声色地看了看阴晴不定的二儿子,方扬声道:“请怀瑾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