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可曾想过,那在她家“白吃白喝”的外甥女,十年来给她家织了多少绢帛?
  王放把该听的听完了,张柴氏那车轱辘似的唠叨,就显得有些磨耳朵。
  他咳嗽一声,打断了张柴氏的诉苦,装模作样地又掐了几下手指头。
  “小生明白了。看来是那个外甥女,带走了你家的财气。”
  张柴氏一脸怨恨地点头,“可不是!她从小便倔得要命,做事只顾自己舒坦,从来不考虑别人!”
  突然一下子想到什么,急切道:“先生既然神算,可否帮我算算,我外甥女现在何处?会不会找回来?唉,只要她能回心转意,我……我愿意付钱!只盼她自己想通,快快回家,别让贵人再怪罪我……”
  听他说要买,禁不住心花怒放,挺一挺胸,叉了腰,进入讨价还价的状态。
  “可以。先生出多少钱?”
  王放怡然微笑,颊涡乍现,打量着那架老旧织机。
  张柴氏快等不及了,他才一字一字地说:“金,一两。”
  屋内一片死寂。张柴氏吓得后退一步。
  “你……你再说一遍?”
  王放手掌摊开,掌心璀璨一道光,轻轻送到张柴氏那双沧桑老手上。
  “一两金。不还价。”
  张柴氏上一次摸到金子,还是当年新婚初嫁,一对金耳?,栓住了她人生最美好的一天。
  她简直要喜极而泣。家里没有秤,但掂掂重量应该不差,甚至似乎还比一两重些。
  这是苍天开眼,派财神来给她送钱了!
  赶紧语无伦次的答应:“好好,这机子从现在开始,就是你的了我、我去给你搬……懒蛋!来帮忙!……那个,先生可有车马?”
  王放有些不耐烦:“道理么,说多了你们也听不懂。这样,阿婶将这织机拆下来给我,我要它倒还有些用。织机没了,你家自然会发财。”
  张柴氏不吭声。合着是让她白送一架织机?
  虽然不值几个钱,可也舍不得啊。
  这人年纪轻轻的,别是个骗子!
  王放微微一笑:“罢了,我渡人渡到家。我拿钱买。”
  张柴氏没听清,一愣:“什么?”
  “没什么。喏,阿婶清走了织机,日内必有财运,你就等着吧!到时便知我算卦灵验!对了,看在跟贵公子投缘的份上,小生再提醒一句:若要财运更旺,阿婶不妨搬家。冀州这地方……妨财。”
  张柴氏张大嘴,“哦”了一声。
  “雨快停了。小生告辞。”
  张柴氏恋恋不舍地行礼告别。
  张览也眼巴巴地看着这个有钱有学问的先生,心里充满艳羡。自己什么时候能向他一样啊……
  王放忽然回头,微笑着拍了拍张览的肩膀。
  “听我的话,千万要读书哟!以后好好孝敬你阿母。”
  一面说,一面不动声色的在他怀里揣了几块碎金子。约莫□□两,是他全部所剩。
  会溜门撬锁的一双巧手,往小孩身上塞点东西,小张览完全没察觉,用力点点头,“嗯”了一声。
  王放跃上牛车,“告辞。”
  于是让张览帮忙,火速取下半匹没织完的绢,将织机拆成几个大部件,给他搬到牛车上,后面加了个板,盖上蓑衣布,粗麻绳结结实实捆了好几圈。
  再偷偷摸摸袖子。小碎金子还在呢。
  张柴氏简直要合不拢嘴:“先生,先生还看上了我家里的什么物件,都可以商量……那个铁锅不错……这条凉席也挺新的……这条被子,夏天用不着,我刚给洗干净……”
  王放忍俊不禁,连声应和着“不要不要”,见张柴氏仍然锲而不舍的推销,小声打趣:“阿婶家里还有外甥女吗?我倒不介意……”
  不出一刻,张柴氏大约就会发现这第二笔横财。也算是确保了他“算卦灵验”。
  又是搓手又是跺脚,没头苍蝇似的乱转了一阵子,又忽然想起什么。阿秦这丫头,以前是不是喜欢往织机木条的缝隙里,塞首饰什么的?天知道她这几年攒没攒私房钱……
  说卖织机就卖织机。可不能便宜卖了别的。
  张柴氏赔笑:“容我再检查一下……也许有杂物在里头……”
  王放察言观色,徐徐道:“黄金一两还不够买这里面所有的零零碎碎吗?阿婶,做人不可太贪。你再动一下这机子,莫怪小生变卦。”
  张柴氏哪敢跟他作对,赶紧鞠躬改口:“没,没有。不变卦。”
  张柴氏搂着儿子,恋恋不舍地目送他远去,感觉好像做了一场梦。
  罗敷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轻轻重复:“……十两金?”
  十两黄金,对于一架普普通通的老旧斜织机来说,完全是天价。王放就算再不谙世事,也不会平白做这个冤大头。
  还是他“小到大攒的所有零花钱”?
  禁不住抬头看他,一肚子的问题。舅母和阿弟还好吗?有没有被方家报复?可曾寻找过她?可曾想念过她?
  但王放神色如常,当着明绣的面,只是点点头,然后朝她行了个礼。
  “阿姑早点安歇。孩儿告退。”
  另一道缝隙里,掖着一截破碎的织锦护腕,是当年张大响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罗敷父亲仅存的一件遗物。罗敷已经不记得阿父长什么样子了,更不记得这护腕从何而来。
  梁木上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罗敷从小到大画过的绣样,厚掂掂一叠;外面的小抽屉里,盛着一团针线,几件簪钗,几十枚钱她的一半家当几乎都塞在这织机里了。
  罗敷有点想不通,以舅母张柴氏的性格,卖织机之前,她怎么会想不到在里头掏一掏呢?
  多半是因为王放开价慷慨。
  这十两金,抹清了罗敷对舅母的最后一点点亏欠之情这笔钱虽然比不上方琼给的买身钱,但聘一个小户人家的女郎绰绰有余。舅母拿在手里,估计会做梦笑醒吧。
  罗敷心中盘算,有了这笔钱,舅母她们定然可以完全摆脱钱财上的困境,甚至搬家另起炉灶,搬出方琼方继的管辖范围。自己再不必为他们担忧。
  ……
  翌日清晨,罗敷来到织坊。周氏、胖婶、还有几个平日里勤劳手巧的妇人,已经全都等着了。
  过不多时,王放也来了。带了几个身强力壮小伙子。花楼高而沉重,只凭女子之力,怕是难以修造到位。
  一队乌合之众,围着角落里那堆七零八碎的花楼残片,摩拳擦掌,就等罗敷这个主帅下令。
  一阵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罗敷让人取来笔墨,跪坐在地,在一片片零件上编号。
  除去那些破碎得没形的,一共编了四百多号。
  她搜刮心中的记忆,指点着地上的大件零件,慢慢说:“先试试,把三号柱和五号柱竖起来,连十六号梁……”
  第39章 检查
  人生在世不称意, 摔东西容易, 拼东西难。
  更何况,约莫三分之一的零件是缺失的。罗敷、周氏、胖婶三个人,凭着记忆一样样画出来。几个会木匠手艺的小伙子立刻拿去做。另外需要的铁钩子、铁条子, 画出图样,铁匠坊立刻去打造。
  更难的是, 眼前这架花楼残骸,和韩夫人工坊中的花楼, 显然并非出自同一个工匠的设计, 甚至大约并非同一时代的产物。榫卯细节上颇有出入,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来补全。
  但即便困难重重,修复工作也颇见成效。
  盛夏闷热难耐。过了一个多时辰, 罗敷便招呼大家休息喝水, 说了几句感谢勉励的话。
  趁众人四散而歇的当口,她终于找到机会, 跟王放单独说了一句话。
  “十九郎, ”给他端去一碗凉水,有点不知从何开口,只得简简单单一句话:“嗯……多谢你。”
  王放愣神一刻,似乎才想起来她谢从何来。满不在乎地一笑,低声道:“这下用不着整天念叨你那舅母阿弟了吧。那么多钱, 都足够把你给聘出来了……”
  前半句话说得人模人样,后半句就开始得意忘形。
  罗敷脸一沉,轻声斥道:“怎么说话呢?”
  王放看了她脸色, 快速改口:“……我是说,足够赔偿她家里因为缺了一个女子劳力而产生的损失了吧……”
  她这才点头,努力放下那些莫名其妙的感伤之情,夸他:“也亏你能攒出这么多钱来。”
  罗敷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她可谓毫无后顾之忧,必须一心一意的履行好主母的职责。
  就当自己被以十两金子,聘给东海先生了。
  她自嘲的一笑,心想:比嫁给别人好。不但不用伺候舅姑生孩子,反倒多了一群忠心耿耿的手下。
  还凭空多了个孝子呢。
  她噙着一道微笑,放下水碗站起来,招呼大家:“继续。”
  ……
  修复花楼非一日之功。大伙平日里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只能趁闲暇时间,一天来干个把时辰的活。
  罗敷也不着急。只要能看清前路的方向,再困难的旅途都不显得长。
  忙了小半个月,大的框架已然竖搭起来,花楼便已初具雏形。等到天气渐凉,暑意褪去,每一个精细的零部件,都已经修复得像模像样。
  众人集智慧,在局部做了几次运转的试验,花楼的各个零件运转良好,有时还能发出好听的咔哒声,跟罗敷在韩夫人织坊中听到的声音一模一样。
  明亮而热烈的夏天,终于隐入群山和溪水里。罗敷院外的几颗石榴树上,慢慢膨胀出了嫣红的石榴果。
  七夕民俗,晒书曝衣。晴朗秋夜之下,织女渡河,人神交游。罗敷与众女眷设筵乞巧,纤手快穿七孔针,引一片喝彩。
  胖婶笑道:“这是吉兆。织女护佑,明日花楼开张,定然织得又快又好。”
  次日,众人齐聚花楼周围,摩拳擦掌。
  根据那残存花本的绳结数量,罗敷推断:“一万根经线。一万根纬线。一万两千根纤线。这是磨性子的活儿。大伙别着急,手稳的留下,跟我一起,一根一根的绷上去。”
  在场的所有小伙子都目瞪口呆,互相看看。秦夫人逗他们呢?
  而妇女们显得见怪不怪。平日里,拿腰机织一匹普普通通的麻布,还得穿一两千根经线呢。
  胖婶挥挥手:“这事儿你们男的干不来。去给夫人烧茶去吧。”
  穿线的工作,又进行了一月有余。丝线太多太密,相互摩擦,断裂时有发生。女人们用惊人的细致和耐心,将断线一根一根的重新接合。
  还好万富从市场上购来了足够的蚕丝,禁得起这么折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