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这个房子是学校分配的,老大爷一开始并没有出租的打算,不过是看赵东林顺眼,又听赵东林说他们夫妻两都考上了吴东大学,要带着孩子一块儿过来数学,这才动了出租的心思。
  几年前,老夫妻两人唯一的闺女去世,老伴儿总说家里太冷清,要是有几个孩子,家里应该会热闹些,老伴儿心里也高兴。
  老人家推开铁门带着赵东林进了院子,院门一响动屋内的门就开了,一个同样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太太走了出来。
  “你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我饭还没开始做呢。”
  老太太一开始没注意老头子身后有人,说的都是一些家常话,大爷笑着侧过身,拍上了赵东林的肩膀。
  “哦,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位小同志,是今年刚考上大学的新生,他说想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带家人一起过来学习,我看咱家挺大,那么多空房间空着也是空着,就带他过来看看。”
  赵东林点头跟老太太打了个招呼。
  “老人家你好,我就是过来看房子的……”
  至于为什么会过来,他是真的想不大明白。
  老太太怔忡的哦了两声,没想到丈夫会突然带人回来,还有房子出租的事,之前也没听老伴儿有这个想法。
  “哦,是嘛,那进屋来看看吧。”
  尽管意外,老太太还是欢迎了赵东林。
  屋里收拾的很干净,朱红色的家具,五斗柜、茶几、沙发,还有柜子上放着的录音机,墙上挂着的相框,处处体现着这家人的高品位和绝佳的住宿条件。
  居住环境赵东林自然是满意的,怕的是这样的屋子租金要的太高,媳妇可说了,最高不能高于一百五一年,否则家里的存款就不够用了。
  “怎么样,还满意吧?”
  大爷已经跟老伴儿说了赵东林的情况,得知是一家子过来,还带着三个孩子,老太太的心就开始动摇了。
  她这辈子就生了一个女儿,结婚后受他们夫妻两的影响被某些人□□,后来下放到黑龙江农场,在那里生了一场病就没了,老两口辗转了两年才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哭的肝肠寸断,眼睛都快瞎了,纵然如此,孩子还是回不来了。
  数字帮倒台后有人把他们从下放地请出来,特别是这次恢复高考,学校缺少德高望重的老师,聘请他们回校授课,不仅给他们安排房子,生活也安置妥当,可再好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不过是两个孤苦失依的老人,苟延残喘,过一天算一天罢了,女儿没了,他们的人生也变得毫无趣味。
  老太太看赵东林眉眼间带着正气,身材挺拔,眼神通澈,又是考上了吴东大学的新生。
  她活了这么多年,看人不知道看了多少,一个人心眼好不好她是一看一个准。
  这位同志看上去就是个品性端正的年轻人,她在心里已经同意了老伴儿的决定。
  “好是挺好,就是不知道房租怎么谈。”
  大爷问了话后,赵东林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话说出来他也有那么一丝心虚,感觉自己在讨价还价一样,其实他心里想法很简单,房子是好的,甚至是超过了他的预期,可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办什么样的事情,家里的经济条件就是如此,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老人家一听这话笑了,“我说租你也不是图什么房租,就图家里热闹,房租你愿意给就给,我也没什么要求。”
  赵东林肯定不能同意啊,大家非亲非故,也不能随便占了别人的便宜。
  “大爷,真的不行,我既然是租房子肯定是要付房租的。”
  大爷看他一脸坚持,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金额。
  “你是长租,那就一百块一年吧,不行的话,八十也行。”
  他主要是看赵东林从农村来的,怕他们家里经济困难,再说了,拖家带口的来陌生城市花销不小,他就没想多收租金。
  就算一年一百的房租,算下来一个月还不到十块钱,何况是这么大的房子,肯定是划算的。
  当然,十块钱在这时候了也不算少,普通城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十来块钱。
  赵东林听了有些犹豫,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这合适吗?这么大房子,好几间屋,才收一百块租金,我总觉得自己要是应下了就是占了大便宜。”
  老太太听完笑了,“嗨,房子再大我们两个老人家也住不过来,既然大家合了眼缘,就不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你要是过意不去,以后家里有什么重活儿,你帮着咱们搭把手就成。”
  比如现在冬天烧煤,抬煤球,还有换煤气的时候,上次老头子差点闪了腰。
  赵东林也不是个优柔寡断的,既然老人家都这么说了,自己没理由再矫情。
  “那行,房子我租了,学校三月五号报名,我们可能会提前两天过来安置。”
  说完,赵东林掏了五十块钱出来,这是佳慧给她出门备用的,她说了,如果房东要押金,可以交一部分,同时也要签合同,保证双方都不吃亏。
  这样的老人家,赵东林没提签合同的事,但他主动给了押金,也算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诚意。
  “哎呀,你看,你这个年轻人就是太实诚,听说你录取的还是经济系,你这样可不行,学经济学就是要理性,你这样随意亮出底牌,万一遇上了骗子可就惨喽。”
  赵东林笑道,“我还是有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好人坏人,这钱是我媳妇儿给的,说租房子签合同要给押金,这是一种契约。”
  老两口笑着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位赵同志的妻子也是个妙人儿。
  “行,既然是你媳妇儿说的,那咱们就来订个契约。”
  大爷笑着回书房拿了纸笔出来,摊在桌上写了张租房合同。
  赵东林站一旁看着,只见老人的字如游龙戏凤般一气呵成,他忍不住赞叹一声,直夸老人家写的好。
  老人家写完正文内容后,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署名,钟道闽。
  赵东林嘴里念叨了两遍,接过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字笔锋刚劲有力,看得出是认真练过的,老人家看着满意的点了点头。
  签了合同付了押金,婉拒了他们留饭的客套,赵东林告辞离开,但他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在周边转了一圈,抹透了周边的环境。
  这里东临商店、市场,西临学校、医院,可谓闹中取静的绝佳位置,简直完美符合了自家媳妇对租房的要求。
  事情解决的太过容易,本来以为需要耗费一两天时间才能敲定的住房,竟然在他到达省城两小时间就谈妥了。
  受班车发车时间限制,赵东林第二天中午才到家,晚上他一个人没舍得住招待所,半夜就在车站候车厅找了张椅子看着,后来是车站值夜班的工作人员让他进屋休息,还给了他热水跟馒头。
  风尘仆仆的赶到家,大家都没想到他回来的这么早。
  “找着了?”
  张巧儿抱着小孙子放放,比佳慧还着急问。
  “恩,找到了。”
  赵东林也累坏了,他在桌边坐下,咕噜噜喝了一杯水,喝完了从怀里掏出了租房合同,把租房的过程也说了一遍。
  “这个老人家肯定不简单。”
  作为现代人,佳慧知道老校区通常在市中心的位置,大学旁边的房子,很可能就是教职工分配的住房啊。
  没想到赵东林竟然有这样的好运道!
  佳慧的想法跟赵东林不谋而合,当然,不管两位老人的真是身份如何,能给他们解决住房问题都是他们的贵人,而且一年一百块钱的房租,从地理位置跟居住条件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张巧儿倒不像儿子儿媳这么想,只觉得一年一百,花的她心惊肉跳,这还不包括生活开支呢,去城里哪是过日子的,简直就是烧钱!
  晚上睡觉时张巧儿就跟自家老头子商量,要不她跟着去省城,老头子留家里老家上工,家里有鸡有猪,一年下来也是不少的收入,总比两人都去城里,每天不挣钱光知道花钱的强。
  老大家三个孩子,黑道上学,英宝乖巧懂事,需要人带的也就放放一个,用不着老两口都跟着去。
  赵满柱自然应了,他心里也是不想去城里的,之前答应不过是为着儿孙,孩子们有需要有困难,做老人的的站出来帮忙,现在既然用不上他,他乐得清净,还是过自己农家老汉的日子更加自在乐呵。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收拾东西,佳慧的意思是,大件的东西用不着带,毕竟要带上三个孩子,路上坐车什么的不方便,把重要的东西带着就行,张巧儿不这么想,觉得能省一分是一分,只要能用上的她都想带上。
  “你就随她去吧,老人家就是容易固执,到时候我辛苦些,多抗点儿也就没事了。”
  可佳慧就是心疼赵东林啊,好在最后赵东河出来说话,说会送他们去省城,安置好了再回来。
  三月二号,赵家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背着锅碗瓢盆和棉被,向着省城出发。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着,队上的人看到了难免要问上几句。
  “大妹子,这是去哪儿呢?”
  “去省城呢,他们不是考上大学了吗,在省城租了房,带着孩子一块儿过去。”
  “呦,你也跟着去呢,那你以后也成城里人了。”
  “什么城里人啊,就是帮着带孩子的。”
  等拖拉机走后,大家纷纷开始议论。
  原本因为赵家三人考上了大学,大家就有些吃味,这种吃味其实就跟羡慕嫉妒恨一样,莫名心里有有点不大得劲,但又不好明面上说啥,眼看着人家得势了,以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难不成这时候还上赶着得罪人?那不成傻子了嘛。
  “没见过上学把孩子带着的,我看别人考上大学也没谁拖家带口的去。”
  “有钱烧的慌,你看吧,过不了多久就得回来,城里花销多大,我听说一家五口一个月光是买米买菜就得二十多块钱,还有其他开销呢,他们又不是城里人,还得租房子,家里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这样花的。”
  “看张巧儿那得意的样儿,以为自己进城了就成城里人了呢,城里人最瞧不上咱们乡下人了。”
  “她那儿媳妇厉害着呢,听说就是她儿媳要带着孩子一块搬去城里住的,不肯把孩子放家里。”
  “不厉害能上大学?还是咱们县的状元呢,要我说,我家儿媳要是也能考上大学,我以后也愿意事事听她的。”
  “你家几个儿媳妇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跟人家媳妇比啊。”
  众人哄笑,“是啊,赶紧回去让你儿媳多认几个字去,人家东林媳妇可是会记账会算账呢。”
  年底算账,队上的会计来不及算,还请了东林媳妇一块儿算,据说东林媳妇算的账又快又好,是个有本事的。
  不管什么年代,大家对有本事的人总是回另眼相看。
  第六十一章
  早晨出发,在路上耗费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到达了省城。
  另外, 还有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那就是张巧儿晕车非常严重, 一路上吐的天昏地暗, 佳慧看着都有些不落忍, 感觉自己让一位老人家跟着折腾有些罪恶。
  路上, 美香照顾张巧儿, 佳慧照看放放, 东林跟东来一个负责看英宝黑蛋,一个负责顾东西, 一家子都有些头昏脑涨, 车子到达目的地时, 所有人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哎呦,我的个妈呀, 终于到地方了。”
  张巧儿下车时腿都站不稳,软的直哆嗦,美香扶着她。
  佳慧抱着放放走过去关心问道, “妈, 你怎么样啊?真对不住,让你跟着咱们后面受苦。”
  凭良心说,婆婆愿意跟着进城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别说这个年代,就是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去城里生活的呢。
  当然,佳慧也知道婆婆愿意吃这个苦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几个孩子, 也因为知道,佳慧当初劝说时才会着重说黑蛋上学的事。
  婆媳关系说难自然是难的,可说容易也很容易,就是给予婆婆足够的尊重,不管说什么都把丈夫孩子摆在前头,做儿媳的得明白,儿媳就是儿媳,在婆家就是个外人,自立自强的同时也别太把自己当根葱,这样关系会好相处一些。
  张巧儿本来是身体心里都不大爽利的,可儿媳说这话她反倒不好意思说啥了,摆了摆手道,“这也不算啥,让我缓缓就好。”
  佳慧笑了笑,转头问赵东林,“住的地方还远吗?咱们带着这么多东西实在是不方便,要不先找个吃饭的地方缓缓?”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