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煤老板
说起高源,玄世璟想起了商州的事情,秦岭之中还有个秦岭虎秦湛呢,也不知道现在高源在秦湛的宅子里查探的怎么样了。
“你给高源写信吧,让他立即找借口脱身回长安,顺带着将在秦岭之中查探的消息带回来。”玄世璟说道。
“是,侯爷。”
玄世璟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对了道政坊的那边儿到什么程度了?”
“侯爷,道政坊现在那些老宅子还有破烂院子都已经拆除了,现在咱们雇的人手正开始往城外清理那些废料。”
长安城南再走上一段路几乎就到了秦岭余脉的山脚下,在那边儿的山脚下,早前安排了不少人,开了窑,烧制水泥,到现在玄世璟还没有见到过成品,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没有水泥,就算道政坊清理的再干净,建造出来的宅子,依旧是那个样子,那商会这些年所投入到道政坊的钱,基本上就打了水漂了。
“这两天派人去秦岭那边,让那边的人抓紧将水泥烧制出来,不然道政坊这边,咱们没法动工,就真成了烂尾了。”玄世璟皱着眉头说道。
“侯爷,您说的那个水泥,咱们那边儿的人都实验了一年了,这些日子听那里的工人说,咱们窑里的温度,好像是达不到您说的那种程度,难就难在这儿呢。”钱堆小心翼翼的回道。
“温度不够?他们烧什么?”玄世璟问道。
“碳啊。”
玄世璟的这个问题,让钱堆一愣,除了烧炭,还能烧什么?
听到钱堆的回答,玄世璟瞬间无语,守着关内这么个大煤矿,烧制水泥竟然烧碳?煤呢?
愣了好一会儿,玄世璟才反应过来,现在大量的煤炭都埋在地底下呢,就算是侯府冬天炭盆里烧的,也是木炭。
“把关内的地图拿给我。”玄世璟说道。
“是。”听到玄世璟的吩咐之后,钱堆转身便在五楼那一大排书架当中翻找了起来,按照书架旁边贴着的书目,很快,钱堆便将一卷轴从书架旁边的花瓶之中抽了出来,复又走到玄世璟身前,将那卷走摊开在玄世璟的桌子上。
玄世璟开始仔细的研究关内的地图,对比着记忆中的地形,大致的圈出两块地方:“找几个有经验的勘探矿石的师傅,在这两片儿地方,带着人挖,找一种黑色的,质地较为软的矿石,找到之后立即禀报上来。”
“是,侯爷。”钱堆应道。
钱堆办事,从来不会问为什么,既然自家侯爷要找这种矿石,自然有侯爷的用处,作为属下,只需要按照侯爷的吩咐去做事就好。
玄世璟也没想到,自己也有当煤老板的一天,等到了今年冬天,说不定侯府就能生上炉子,再过几年,暖气都有了。
“去办吧,对了,给王府的王崇基下帖子,说本候今日下午,在玄武楼备宴,请王大人过来一叙。”
“是。”
钱堆走了,玄世璟的目光依旧在桌子上那张关内的地图上,煤矿啊,暂时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煤矿,有了煤矿,不但水泥能够烧制出来,大唐的冶铁也能再上一个层次,这对李二陛下来说,来的正好。
玄世璟拄着下吧,看着备自己圈出的那两个地方,**不离十,那是后世的大同......
将画着地图的卷轴收起来,放到一旁,玄世璟靠在宽阔的椅子上,闭上了眼睛,静静的思索着。
煤炭对于他来说,除了烧制水泥之外,也就是冬天取暖能用得上,至于说冶铁,玄世璟不打算沾染那个东西,无论是盐还是铁,这玩意儿都碰不得,如果可能,若不是大唐的生茶太难以下口,玄世璟连茶叶都不会沾染的,原本一斤生茶不过是几十上百文,经过玄世璟弄出来的炒茶法子之后,再流通到市面上,最低也是上百贯,当中的暴利,不言而喻。
而若是将这煤炭直接上报给朝廷,玄世璟相信,最后得益最大的,可不是朝廷,这块肥肉,还是得被那些世家们,分而食之,这让玄世璟如何甘心。
若说上交国家,也罢,毕竟长安玄家,世受皇恩,只是若是落到那些世家手中,那玄世璟心里可就不舒服了。
看来得想个辙才行。
一时间,玄世璟想到了卢国公府和翼国公府,煤矿的事情告诉李二陛下之后,到最后这事儿还是得落在世家的手里,既然逃不出这个圈儿,那干脆就尽着关系好的人来便是。再者说,军方一脉,到是不愁人。
那些战场上退下来的没有生活来源的,可以适当的安排到煤矿当中,自然,玄世璟不会像后市那些黑心煤窑那般用人,况且依照现在对煤炭的需求量,也无需那般大肆的开采。
想到这里,玄世璟摊开桌子上的白纸,提起笔,蘸了墨开始写起来。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是总得有个章程,也得将其中的好处给程咬金等人说明白了,不然,几位国公爷又怎么会安排那些退了伍的兵去干这等苦力事儿呢。
以后大唐估计也得出现劳动教养了......一边寻思着,一边笑,十足的煤老板的模样。
似乎,王敬直就是个挺合适的人选......
在玄武楼吃过午饭,玄世璟让掌柜的在三楼临着玄武湖一面儿的雅间准备好一桌酒席,等候着王崇基的到来,今天与王崇基见面,玄世璟有八成的把握能够将事情谈妥,谈妥之后,王敬直在长安,也就蹦跶不了几天了,顺带着,玄世璟也想向王崇基打探一番,看看他知不知道长安城外自家娘亲遇到刺客的事情。
这件事情绝对不是王敬直一人所为。
王府,王崇基收到玄世璟的请帖之后,犹豫了一番,便收拾好去了玄武楼赴会,而王敬直则是在书房里,面带交集。
“二少爷,郑家那边儿,没有回话,这该如何是好?”那日向王崇基禀报玄世璟行踪的那名仆人站在书法方直中,脸上也带了点儿焦急,对着王敬直说着自己在郑家的遭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