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求稳
“小璟这是何意?”李承乾见玄世璟这般回应,心好,难不成玄世璟又有什么鬼主意了不成?
“熊津那地方乱不乱,看倭国那边会不会与新罗联合出兵了,只要倭国不出兵,新罗是不会轻举妄动的,现在这仗不打,只要倭国不动是了。 ”玄世璟说道:“倭国孝德病重,前女王皇极蠢蠢欲动,想着复辟,若真让她复辟成功,以那女人的野心和胆量,肯定会与新罗合兵,在熊津找麻烦,这样一来,大唐熊津那边,定然会起烽烟,所以这事儿的关键在与孝德与那位女王之间的争斗。”
原本玄世璟觉得孝德是个明白人,明白人活太久对邻居可能没什么好处,但是短时间看,还是这个明白人活着好处大一些,所以,孝德一定得多撑一段时间,至少要撑到松赞干布死去,要走在松赞干布后头。
松赞干布和孝德两人都是病重,但是要是真病死,先后顺序很重要,对于大唐的威胁,现在来看,还是西边儿较多一些,至少现在大唐的士兵虽然经过严格的训练,想要打到高原去,还是差一点儿的。
吐蕃那边,也是借着天时地利,对大唐,有先天的优势,这点儿让人没办法,除非让大唐的士兵适应了高原的气候,能够在高原训练,适应了之后,再准战争,这才靠谱,否则与吐蕃打起来,在边境,几乎都是小打小闹,人家不下来,咱们不去,去之后,高原反应的损失打仗还要厉害。
事儿总得一件一件的摆平,要是两件凑一块儿去了,麻烦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要是倭国孝德跟松赞干布死一块儿去了,大唐得多操心。
“倭国的孝德什么时候死,这也不是咱们能够把握的,要想让他早点儿死,那倒是可以想想办法,但是让他活的时间长一点儿,这没办法。”李承乾说道。
“生死有命,阎王让他三更死,谁都不能留他到五更。”玄世璟说道。
“那对于这件事儿,你有什么法子?”李承乾问道。
“摁住吐蕃。”玄世璟说道:“如今大唐的士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应对高原战争,这是先天的劣势,不可硬碰硬,所以即便是要打,也要先解决东边,至于吐蕃那边,按照咱们原的规矩,立嫡立长,松赞干布的儿子虽然死了,但是不是还有孙子吗?小孩子啊,如同一张白纸,看大人们怎么教导了。”
听到玄世璟的话,李承乾点了点头,没错,若是松赞干布死了,他的孙子继承赞普的位子,的确他那个小妾的儿子继承赞普的位子要好的多,如今吐蕃的百姓极其敬重成公主,等松赞干布的孙子继承在那普的位子之后,可以由成公主从旁教导,这样一来,大唐与吐蕃之间,至少还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安稳日子,这么长的时间,收拾一个新罗和倭国,足够了。
不求吐蕃那边没有动静,只求这动静能够来的晚一些,越晚越好。
“但是既然有了这个势头,大唐也需要提早做准备才是啊。”李承乾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没错。”
“要不,一会儿你跟我去见父皇?”李承乾说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了,殿下一人去足矣,你我二人一同面见陛下,这风声,还捂得住吗?”
“父皇召见了舅舅他们一干重臣,这动静也不小。”李承乾垂眸笑道。
“算了,既然知道没有多少安稳日子能过,更得抓紧时间享受这不操心的日子才是,陛下那边,殿下过去可以,臣还是留在东宫吧。”玄世璟笑道。
李承乾见玄世璟不愿去,也不再强求了,将东宫的事情暂且都交给玄世璟之后,李承乾自己去了宣政殿。
李承乾去到了宣政殿的时候,李二陛下依旧与几位大臣在殿议事,在外头等了良久,里面才完事儿,大臣们出了宣政殿之后,见到李承乾在宣政殿外候着,纷纷健力,李承乾也是拱手一一回礼。
待人都走了之后,李承乾这才进了宣政殿。
“儿臣拜见父皇。”
“无需多礼。”李二陛下揉了揉自己的脑袋,似乎方才与几位臣子的商议,很是让他费脑筋。
“父皇可是为了倭国和吐蕃密探传回来的消息而烦恼?”李承乾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是啊,朕方才召见了他们几个,问了问他们的看法,一时之间,难以决策,好在此事也暂且只是出现了个苗头,离着事情的发展,还有一段时间,因此也不着急立马做决定。”
虽是如此,但是几位心腹大臣的回应,却是让李二陛下有些头疼,他自己心里一时之间,也难以决策,都是从为了大唐好的出发点出发,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有的是为了大唐,有的,是为了他们自己。
不管以往如何,现如今大唐已经与以往不一样了,所以,大臣们考虑的也都不一样了,这一帮原先跟在李二陛下身边的旧臣,到底还是老了,年纪越大,越是谨慎,圆滑越多,冲劲儿越少,没了当年的锐气了。
而李二陛下呢?虽然坐在皇帝的位子,但是心的雄心壮志,却是依旧不减当年,有一颗年轻的心,却是身体跟不了。
“父皇让儿臣给小璟说此事,方才儿臣在东宫书房之,与小璟商讨了此事。”李承乾说道:“儿臣觉得,小璟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嗯?璟儿说什么了?”李二陛下问道。
“此事暂且按兵不动,总得来说,一个字,拖。”李承乾说道:“儿臣也知道,如今咱们大唐正是稳步发展的时候,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这一步,迈出去实属不易,现在已经迈出去了,正在平稳的行走着,暂且不易动刀兵,所以求稳,无论是东边还是西边,暂且无需管,只需拖,松赞干布病重,若是松赞干布死在了倭国孝德前头,这无疑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