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禅让?”田丰笑得有些勉强。从崔烈嘴里说出这两个字,说明朝廷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崔烈也不多嘴,示意随从取来一大卷报纸,扔在田丰面前。田丰拿起来看了一眼,不禁心惊肉跳。这些报纸上连篇累牍,虽然没有提禅让一个字,却在讨论王莽,颇有为王莽正名的意思。他也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些舆论手段,说王莽就是说禅让,就是说孙策,这显然是为孙策鼎立新朝张目。
  大战未起,舆论先行,既然孙策已经授意人造舆论,自然是做好了武力夺取的准备。如此看来,他派周瑜从江南进攻益州就不是试探了,而且有相当把握的战略。正如崔烈所说,一旦孙策夺取益州,朝廷没有了财赋来源,不低头也得低头。
  朝廷低了头,冀州根本挡不住孙策。与益州相比,冀州一马平川,连抵挡一下的地利都没有,黄河根本挡不住孙策。孙策一直没有攻冀州,并不是他没有这个实力,只是因为益州在他身后,曹操随时可能顺江而下,直捣他的腹地。
  “好文章。”田丰曲指一弹,强作镇静。“路粹的文章越写越有气势了。”
  崔烈冷笑一声:“你放心,等孙策挥兵北上的时候,你会从檄文中感受路粹的气势。”
  田丰哈哈一笑,不置可否,思索片刻,又道:“崔公,就算冀州出兵,要面对的也是兖州,无法直接威胁豫州啊。朝廷是怎么安排兖州的?”
  崔烈抚着胡须,傲然道:“等你们兵临黄河,自然明白。”
  ……
  黑山。
  袁谭勒住坐骑,打量着远处的战场。高览的战旗在前面的山头上迎风招展,战鼓声一阵接着一阵,不时有欢呼杀声传来。零星的黑山军士卒拖着战旗逃向大山深处,坡前的山谷中横七竖八的躲着几百具尸体,鲜血汩汩而流,染红了土坡,流入荡水,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经过三年多的实战和训练,尤其是前年与刘备的对峙,冀州军已经基本恢复了实力,不仅高览、荀衍等人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良将,他们麾下的士卒也成了真正的精锐。除了兵力不如袁绍当年雄厚,战斗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们的面前,于毒率领的黑山军不堪一击。接连数战,他们都轻易取得了胜利,连山寨都夺了过来,于毒只能逃窜到大山深处。
  可惜没几天就是元旦,他不能让将士们在元旦作战。即使不退回邺城,也要回荡阴过年。
  也不知道田丰那边如何,是不是应付了崔烈。一想到崔烈,袁谭就觉得好笑。朝廷居然还希望他出兵夹击孙策,简直是可笑。孙策进攻益州,三峡一路自知无望,只能取道汉中,结果黄忠等人入山数月,毫无战果,连房陵都没能拿下,如今提得上嘴的战果也就是徐庶在野战中斩杀了申耽百余部曲。
  江东军的训练是好,装备也好,比起吴懿等人优势明显,可城池依然是无法克服的困难。山地行军,大型船只不便通行,军械运输也难,除了围城之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善战如黄忠也无计可施。
  汉中就是个泥潭,孙策这次可能要吃亏。等他在汉中拖得精疲力尽,机会就来了。
  在此之前,一定要搞定太史慈和刘备,解除后顾之忧。
  如果能让刘备和太史慈反目,互相攻击,那就好了。鹬蚌相争,他才有机会做个渔翁。
  袁谭正在考虑着,沮授快步走了过来。袁谭收回心神,转身沮授,却见沮授不仅步履匆匆,神色也有些紧张。他看看沮授手里的文书,心中忽然有些不安。
  “公与,什么事?”
  “田治中的消息。崔烈说,周瑜移兵江南,可能会从武陵方向对益州发起进攻。”
  袁谭大吃一惊。“分兵进击?孙策这么有信心吗?”他一边说一边从沮授手中接过公文,迅速读了一遍,脸色也跟着阴了下来。他的想法和田丰一样,如果崔烈所言属实,这真是一个夹击孙策的机会,而且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不出兵牵制,一旦孙策拿下益州,挥兵渡河,冀州根本没有反击的机会。
  “公与有什么想法?”
  “有备无患,一旦确定周瑜出兵江南,深入武陵,我们当随时出兵,与曹操夹击孙策。”
  第1920章 暗流
  袁谭心中涌过一阵强烈的不安。
  他知道孙策的实力很强,不能力敌,更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对付的,可孙策主动两路进攻益州还是让他意外。如果情况属实,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孙策的发展速度比他们预期的还要快,除了三面围攻,没有人能单独面对他。
  在田丰、沮授、郭图等人的计划中,形势是分明的,机会也是有的。曹操主动进攻荆州,吸引孙策的注意力,将孙策的注意力引到易守难攻的益州、交州方向。一旦孙策的主力深入丛林,久战不克,师老兵疲,袁谭就会在冀州发动攻势,逼孙策在数千里的战线上疲于奔命,以群狼搏虎之势消耗他的实力,延滞他的发展速度,甚至拖垮他的经济,然后再一哄而上,瓜分他的尸体,相互之间再决胜负。
  如今形势是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趋势却有些不对头。孙策对益州势在必得,咄咄逼人,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所有的计划都有可能落空。一旦益州落入孙策手中,天下形势就难以逆转,对所有人都不利。
  袁谭不愿意相信,但他却不能不早做准备。集结人马、调运粮草都需要时间,他必须抢在曹操支持不住之前出兵,牵制孙策,等孙策拿下益州,一切都晚了。
  可是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幽州还没有平定,与刘备的联盟也不稳固。如果他进攻中原的时候刘备挡不住太史慈,甚至再次反复,与太史慈结盟,冀州的形势堪忧。还有并州。贾诩的态度如何?他如果倒向孙策,从并州东进,可以直接进犯冀州腹地,威胁同样不可小觑。
  袁谭心中忐忑,沮授也很不安。他不知道能相信谁,在情报得到确定之前,他无法做出判断。可是荆州南部离冀州太远了,滞后延重,有可能贻误战机。从常理来说,就算孙策实力很强,由汉中或者武陵方向进攻益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半年以上,消息滞后几天并无影响。可是孙策这几年的战绩实在太惊人了,与他有关的事都不能以常理推测,总要多加几分警惕。
  袁谭随即撤后。腊月二十八,他返回邺城,与田丰沟通之后,正式与崔烈见面,接了诏书。
  诏书说什么并不重要,大家心里有数。袁谭最关心的是周瑜从武陵进兵的消息真伪。崔烈一口咬定情报可靠,周瑜正在从江陵移屯武陵,将溯沅水而上,进入牂柯,争夺益州南部。袁谭等人却是将信将疑。周瑜移屯武陵也许是真的,可是谁知道他是不是疑兵?黄忠率部进攻汉中已经数月,连一个房陵都没拿下,周瑜穿过武陵进入牂柯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即使不懂军事,看一眼地图也能看出两个战线的难易。
  武陵不是那么好打的,几千里的山区、丛林,人烟稀少,大军所需的粮草完全依赖运输,山里的蛮夷又剽悍好斗,不服管束,秦汉以来,但凡涉及到江南的战事都是兴师动众,损耗惊人。孙策谨慎,不可能不了解这些战例。
  听起来更像是朝廷为了让他们出兵而编造的谎言。
  崔烈是前辈,袁谭不能当面说他说谎,只能旁敲侧击,又找了一些借口,一是拖延时间,等待确认,二是讨价还价,再要一些好处。袁谭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便是进行对贾诩、刘备和曹昂的安排。这三个人都与他接壤,又与孙策关系密切,他们是什么态度,对冀州影响很大。
  崔烈说,朝廷对曹昂早有安排,专门安排了使者去兖州传诏,只不过曹昂与孙策有姻亲关系,所以是密使,消息没有公布。刘备那边也好说,他马上就要去幽州传诏。张则已经回到长安,向天子汇报了刘备的情况,朝廷将笼络刘备,至少可以保证他为袁谭挡住太史慈,护住冀州后翼,甚至有可能让他派兵协助袁谭。
  至于贾诩,那就更不用袁谭担心了。凉州人入朝,他们早就和贾诩联络,取得了默契。若非如此,贾诩能做并州牧,还兼管着河东、弘农?人都是自私的,凉州人尤其如此,贾诩也不例外。这是凉州人有史以来最好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说到凉州人,崔烈的言语变得有些刻薄。他是当年力主弃凉的中坚,如今看着凉州人遍布朝野,戾气难免有些重。在长安不能放言,如今回到了冀州,他再也不用有任何顾忌。
  尽管崔烈说得慷慨激昂,袁谭还是将信将疑,最终也没给崔烈一句准话,倒是提出了一个要求:河内。考虑到曹昂在兖州,他希望朝廷能将河内划归他节制,将来有机会,他想从河内进兵,威胁洛阳。
  崔烈早有准备,一口答应。河内目前是模糊地带,没有明确的归属,基本上由当地世家自治。名义上,河内是京畿,当由朝廷管理,但朝廷迁都长安之后,潼关以东都失去了控制,贾诩等人一度进入河内,却被袁绍打得鼻青眼肿,灰溜溜的退了回来。袁绍官渡兵败,袁谭退守邺城,也放弃了对河内南部的控制,只保留了北部数县。鲁肃奉孙策之命镇守洛阳,但他只能控制河南,对河内的影响非常有限。至于张燕等黄巾余孽,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能偶尔流窜到河内打劫,根本无法立足。
  将河内交给袁谭管理,对朝廷来说没什么损失。河内为三河之一,有史以来就是京畿重地,世家、豪强的根基深厚,别人都控制不住,只有袁谭有可能。袁谭控制河内,与鲁肃夹河对峙,本身也符合朝廷的要求。必要时与河东世家联合,还能逼贾诩就范。
  崔烈特别提醒袁谭,河内世家众多,温县司马便是其中之一。温县司马也算是名门之后,原本是武职,最近几代人由武转文,服膺儒学,数世二千石,去年逝世的家主司马儁官至颍川太守,当世家主司马防本人官至洛阳令、京兆尹,曾简拔过曹操,算是曹操的故主,如今赋闲在家,生了好几个儿子,其中不乏人才,袁谭要想在河内站稳脚跟,应该礼敬司马防,辟除他的儿子为吏,拉拢河内世家。
  袁谭很感激。他敷衍崔烈,崔烈却是真心诚意地为他着想,出谋划策。
  送走崔烈后,袁谭与田丰等人商量,决定委任荀衍为河内太守。与世家打交道,自然是荀衍这样的世家子弟更合适。与此同时,袁谭派主簿耿苞去温县,拜会司马防,辟其子为吏。
  ……
  除夕,昌邑,州牧府。
  曹昂靠在凭几上,托着腮,看着摇晃的火苗出神。
  丁夫人坐在一旁,正和丁如意闲聊,夏侯衡、夏侯霸围在一起玩游艺,曹英则挤在孙尚英身边,不知道说些什么,嘀嘀咕咕的,小脸通红,不知道是被火烤的还是害羞的。
  应该是说出嫁的事。她和孙翊有婚约,如果不是年龄太小,早就成亲了。前两天,孙策派人送了礼物来,其中就有孙翊给曹英的几匹上等衣料,让曹英很是开心,在小姊妹们面前很有面子。
  过了年,就让她去襄阳吧。曹昂心中做了决定。他招了招手,曹英看见,立刻凑了过来,伏在曹昂肩上,搂着曹昂的脖子,亲昵的问道:“阿兄,有什么吩咐?要发厌胜金钱吗?”
  “你阿兄穷,发不起金钱。你想要金钱,明年去襄阳吧。”
  “哼!吝啬。”曹英手一扬,一枚金灿灿的厌胜金钱出现在曹昂面前。“我不用去襄阳也有。”
  “哪来的?”
  “嫂嫂给的。”曹英做了个鬼脸,冲着孙尚英笑了笑。听到她的话,一旁的夏侯衡三兄弟都转过头来,看到金灿灿的厌胜钱,都瞪大了眼睛,夏侯衡、夏侯霸年纪大些,不好意思开口,八岁的夏侯称却没这个顾虑,转了过来,央求道:“英姊姊,英姊姊,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看一下可以,可不准抢。”曹英故作大方的递给夏侯称,眼睛却不肯挪开片刻,也不松开系绳,生怕夏侯称抢了厌胜钱就跑。夏侯称是遗腹子,生下来就没父亲,丁夫人最怜惜他,别人不敢和她抢东西,唯有夏侯称敢。真要被他抢了去,她未必能讨得回来。
  “二将军没送你两枚?”
  曹英羞恼,抢白道:“他又不是我兄长,为什么要给我厌胜钱?你怎么没给嫂嫂厌胜钱?”
  曹昂大笑,拍拍曹英的手。“阿英,明年就让你出嫁吧,反正你现在也是孙家人了,连说话都帮着你嫂嫂。”
  “你是说嫂嫂还是孙家人,不是我们曹家人?”
  “呃……”曹昂自知失言,有些窘迫。他偷偷看了一眼孙尚英,莫名的有些心虚。孙尚英究竟是曹家人还是孙家人,他还真不敢断定。他们的确有感情,可他们毕竟不是普通人家的夫妻,身不由己。这些事曹英不懂,但孙尚英肯定懂。
  丁夫人见状,皱了皱眉。“子修,郗虑突然来访不是返乡省亲这么简单吧?是不是带来了什么消息?你可得有定性,不要被人迷惑了,做了别人手里的刀,亲者痛,仇者快。”
  第1921章 左右为难
  在丁夫人面前,曹昂不敢放肆,坐直了身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正要向阿母禀报。”
  丁夫人哼了一声,示意曹昂快说。前几天,高平人郗虑来访,行踪诡秘,与曹昂、陈宫见了面。接连几天,一向早晚请安的曹昂都没露面,她派人去问,只说曹昂与陈宫、毛玠商量事情,却不说具体是什么事。她便怀疑郗虑来得不正常,只是不好问。曹昂虽不是她生的,却是她养大的,今天见曹昂神情不定,便猜与郗虑有关,忍不住便问了一声,果不其然。
  丁夫人看了丁如意一眼。“如意,时辰也差不多了,你到我房里去,把给孩子们的礼物都拿来。还有些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他们分了,开开心心地过年。”
  丁如意会意,起身招呼。听说发压岁钱了,还有好吃的、好玩的,一群孩子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起身,跟着丁如意去后院。曹英也想去,却被丁夫人叫住。
  “你也是要嫁人的人了,一起听听,以后到了夫家也好有点分寸,不要乱了章程。”
  曹英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丁夫人,见她这么说,只好坐了回来,还故意不以为然。“阿母说得是,我才不跟他们争东西呢。”乖巧地坐在孙尚英身后,抓着孙尚英的手。孙尚英嘴角带笑,神情平静,倒是一点也不紧张。
  堂上只剩下母子、夫妻四人,曹昂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郗虑以省亲为名,实际上是带着朝廷的密诏来的。朝廷要求曹昂出兵配合朝廷的行动,协助袁谭进攻豫州,牵制孙策。事成之后,曹家可以封王。
  曹昂很为难,原因有两个:一是曹操正在与孙策交战,他如果拒绝朝廷的要求,父子就成了敌人;一是兖州户口有限,实力不足,既不是孙策的对手,也不是袁谭的对手。不管他是协助袁谭攻击孙策,还是协助孙策阻击袁谭,都会丧失独立性。
  而兖州人现在还不想站队,他们更想保持当前的超然地位。他夹在中间很为难。
  丁夫人听了,伸手摸着曹昂的脸,叹了一口气。“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说?一个人扛得不累吗?”
  曹昂苦笑。“我本打算过了年再对阿母和夫人说的,反正这件事也没那么快。况且……”他迟疑了片刻,欲言又止。
  丁夫人一眼看破,撇嘴笑道:“又打算弃官而走,归隐谯县?”
  曹昂很无奈。“阿母,我实在是想不出解决之道,只能走为上计。”
  丁夫人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她也清楚,虽说曹昂是州牧,可这件事能做决定的不是他,而是陈宫、毛玠等人。没有了兖州世家的支持,他什么也不是。他既不能与孙策作对,又不能父子为敌,夹在中间不好做人,归隐田园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很可惜,他连这样的选择都没权力。他让出兖州,孙策和袁谭必然要争,这一战还是要打,说不定还会打得更激烈,届时兖州生灵涂炭,这几年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丁夫人转向孙尚英。“尚英,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孙尚英淡淡地笑笑。“我不懂这些,也说不上来。阿母出身高门,阅历多,又待夫君如己出,不管你和夫君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能理解。”她看向襁褓中的儿子果果,神色从容。“我对兄长有信心,没有人可以击败他。阿母和夫君如果愿意,不妨派使者去襄阳,问问他的意见,也许能有解决之道。”
  丁夫人点点头。“子修,我觉得尚英说得有理,你应该派使者去一趟襄阳,问问吴王的意见,让他知道你的难处。只要他相信你,支持你,没人能为难你。”
  曹昂看了一眼曹英,低声说道:“我也正有此意。阿英过了年就十五了,我想派人去襄阳,与吴王商量一下婚事,顺便向吴王请教应对之计。”
  “甚好。”丁夫人又有些遗憾,轻声叹道:“只是阿英这一去,以后再想相见就难了。唉,当年她就像果果一样小,一转眼,她也要出嫁了。不过这样也好,虽说铄儿早夭,我总算将你们俩兄妹抚养成人,将来见到你们的生母,也问心无愧了。阿英啊,过了年,你回一趟谯县,拜祭一下你的生母,告诉她你要出嫁了。”
  见丁夫人伤感,曹英也红了眼睛,膝行到丁夫人身边,抱着丁夫人,低低应了一声。
  曹昂低头不语。孙尚英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却悄悄的取出手帕,塞到曹昂手中。曹昂接过,拭了拭眼角,又看了看孙尚英。
  “多谢夫人。”
  ……
  襄阳。
  孙策坐在火塘边,看着热舞的桥氏姊妹,笑容灿烂,打着节拍助兴。
  这对姊妹花是越长越好看了,而且这舞跳得越好看,这小腰扭得多欢,这眼神多灵动。既有冯宛、甄宓的美貌,又有刘和的舞技,还有着几分神似袁权的风韵。这对姊妹花这段时间一直在袁权身边学习厨艺,大桥学到了手艺,小桥却将袁权的眉眼身态学了个七八分,一颦一笑都有几分神似。
  见孙策笑得开心,甄宓有些拈酸,凑到孙策身边,眉梢轻挑。“夫君,待会儿我跳个胡旋舞,好不好?”
  “你还会胡旋舞?”孙策转过脸,看着近在咫尺的玉脸,吸了吸鼻子,用鼻尖在甄宓的小脸上蹭了蹭。“好香。你什么时候学的胡旋舞?阿和教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