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新时代的开启

  “ ()”
  大宋宣和八年正月二十一日,当上元节的这场大变终于从东京汴梁扩散到整个京畿地区,被更多人所知悉惊叹的时候,京师朝野却再度有剧震传出,而且这一回靠着朝廷主动扩散消息的缘故,这一系列事情的散播速度比之前更快。
  首先被大家所注意到的,自然就是那一连串只要是大宋子民都很是熟悉的名字已被列上了重犯斩决的名单——蔡京、梁师成、杨戬……这自然就引得了所有人的叫好与欢呼,大喊陛下圣明。
  然后则是对孙途及其所部讨贼军的正名,天子已特意下旨,承认他们的起兵之举乃是为国尽忠,不但无任何过错,而且是立下了大功劳。而作为此番勤王清君侧的主力人员,自孙途而下的一干将领官员都得到了破格提拔——
  孙途,作为整起事件的主导者,整支勤王之师的主帅,自然当居首功。再加上他早前就在北方屡立战功,败辽破金,夺回幽云十六州,论起功劳堪称大宋立国百年所未有,自然是要大加封赏才行。
  于是,天子当殿就宣布封孙途为越王——结果却被孙途极力推拒,称大宋从未有活着的异姓王,故而才降了一格,封作越国公,食邑三万户,其规格几乎与亲王相当。除此之外,他更被加封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掌管枢密院及天下兵事,算是真正把大宋军权一把抓在了手中。
  光这两项封赐就已开大宋百年之先河了,因为自打太祖立国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年轻的国公,更未有一个武将能真正掌握枢密院及天下兵事了,完全就是打破了百年成规,祖宗家法了。与之一比,再追加孙途山东江南两地节度使的封官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当然,这一系列的身份落实之后,孙途算是如今大宋朝最有权势的那一个人,明眼人都清楚就是天子恐怕都已经在这位新任孙太尉的掌握之中了。
  有孙途那耀眼的官职身份掩盖,其他人的封赏反倒不是那么醒目了——童沐,一个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竟直接入政事堂做了参政,并挂上了吏部尚书的兼职;黄文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官,竟被封朝廷转运司转运正使,兼户部尚书。此二人一下就把朝廷的政权和财权全部纳入手中,成为了朝中除了孙途之外,最有权势之人。
  宋江,一个小吏出身,还当过几年土匪头子的小人物,得封太傅,掌兵部。
  董平,之前只是一州都监,却在此时鱼跃龙门,成为幽州节度使,掌北边诸军兵权,不日便将出发北上。
  鲁达、武松,两个被许多人视作一介武夫的家伙,却被委以重任,入殿前司任左右殿帅,执掌拱卫京师安全的禁军大权。
  ……还有太多跟随孙途起兵的官员将领得到了超擢提拔,让无数刚得到消息的人们直看得眼花缭乱,都分不清谁是谁了。甚至都有人笑称,得亏这一次孙途他们把朝中几十上百的官员一网打尽,从而空出了不少职位来,不然只怕这些“功臣”都未必够分的了。
  当然,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切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然的事情,孙途这一场名为勤王清君侧的军事行动说到底只是朝中文武之间的一场抢班夺权的争斗而已,所以随着孙途的成功入主,他及部下人等自然是要迅速瓜分胜利果实的。
  甚至对许多读书人或地方官员来说,孙途他们的这一举动完全就是非法谋逆之举。只是现在他们正当势,就连天子都在其掌控之中,才让他们能以名正言顺的途径抢夺诸般官职权位,而其他人对此却是没有半点办法。
  半月后,当大家还在讨论着孙途此举是否和前朝的曹操之流的作为相似时,朝廷又颁下了一道更叫无数文官和读书人无法接受的诏令——自今日开始,地方厢军和乡兵皆直属枢密院管辖,地方知府等官员不得再插手军务,军粮等军中物资也由朝廷统一配发,地方衙门不得过问。
  这算是彻底把军队从文官势力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当这一道诏令传于天下后,自然又引发了一阵反对讨论,但在朝廷的强自命令,以及那些武将们的一力拥护下,任是之前再有权势威信的地方官员,这回也只能接受自己从此再不能插手军务的事实了。
  而这一招还在无形中化解了一场可能到来的动荡。就在孙途全力控制朝中大权,并率先把军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两淮西南等地已有不少地方官员在密谋串联,想着再一次起兵勤王,把孙途这个只为武将张目的奸佞给解决掉。
  且不说他们麾下的兵马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一旦真就让他们串联成功,并迅速起兵的话,大宋天下必然再起动荡,说不定战火连绵个几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这一纸诏令的下达,他们的全盘计划也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淮南一地的几名州府官员还妄图挣扎一番,想要强行从部下武将手中夺取兵权。可结果,他们才刚有异动,就被那些武将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们的衙门反被城中驻军一个包围,众官员及其亲信人等悉数被抓……
  要是放在之前,受了多年压迫的武将们还不敢有此反抗。但现在,既有孙途这个榜样在前,又有朝廷的诏令可为依据,诸多本就怀恨在心的武将自然不会再甘心受辱甚至被杀,索性就带兵杀进了那些衙门之中……
  由此,一场兵祸消弭无形,孙途之前提倡的大宋将士当自强的说法也正式落到了实处。被压制憋屈了百年的武将集团终于就在今日真正崛起,成为了一股无论在京城还是地方都能与文官一较长短的势力,甚至现在还隐隐已盖过了对方。
  当这些消息陆续传回到东京时,孙途也是一阵哈哈大笑:“好!他们总算还有些血性,不枉我给了他们这么个机会。如今文官集团的势力已被压制到了最低点,也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于是,进入四月后,一个更叫文官,及天下读书人无法接受的诏令已颁布了下来,而且这一回的措辞要比之前更为严厉——从今年开始,朝中公文往来皆不再用骈文古文,而以口语作文,并,今后朝中取官,科举文章也只考实务,不论诗文!
  这一诏令下达,不啻于是一场剧烈的风暴在大宋境内刮过,几乎把每一个读书人都给震傻了。这算是什么行径,这不是直接就要断了他们上进的青云路吗?
  都说穷文富武,可其实真要落实到科举之路上,穷人家的孩子其实也没多少机会,真正能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的,八成以上还是那些富家或是世家子弟。可以说这些出身更为高贵的书香子弟几乎垄断了整个官场,也垄断了整个时代的话语权。
  但孙途现在就是要从根上刨除掉他们的这一优势。其实以如今大宋朝的富裕程度,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多少也能读些书,只是当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时,却发现会有一道大大的天堑出现在了自己面前——古文。
  这种跨越数千年历史,糅杂了无数典故、文化的文体可不是一个才能认得多少字的普通人所能弄明白的。可偏偏无论是所谓的经典还是诗文却又是以它为基础的,这就需要每一个有心向学的读书人耗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先理解其中内容,然后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这在孙途看来,分明就是划分阶级,把普通人摒弃在仕途之外的卑劣手段。所谓古文骈文,或许一开始时有其优越性,比如千年前纸张尚未发明或盛行时,这些极度压缩内容的文字便能省下竹木等载体。但现在,大宋并不缺纸张,又何必非要继续守着这些老古董呢?说到底,还是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家伙私心作祟,妄图用这一手段守住自己的利益,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比别人更容易走上仕途这条捷径。
  既然已经注定了将和这股守旧的文人势力势不两立,孙途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的优势彻底铲除掉。而这道从上而下摒弃古文骈文的诏令,就是他改变这一切的开端。
  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会在推行的过程中遭遇种种阻碍,甚至会有人不断跳出来造反。但孙途无惧,已经把文武两方势力彻底分开的他,又怎还会怕他们做出什么出格的动作来呢?
  这是一场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战斗都要艰难和漫长的苦战,但孙途却早已做好了准备。他有耐心,更有信心,将用几年时间来与这些地方守旧的读书人一战,当把他们全部压下之后,自己最后的那一步也就能踏出去了。
  现在,箭矢已然离弦,新时代的大门也已彻底敞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