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
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
自从正统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之后,北京的雪就没有停过,不仅仅是北京的,以锦衣卫的情报最少宣大,辽东,河北一带都处于降雪之中。
不过这并不知道大惊小怪。
北方天气本就如此,只是进入腊月之后,南直隶一直到浙江大雪,海河冻彻。这才让朱祁镇心中一惊,只是老天爷还没有放过他。
如今旱灾洪灾蝗灾,朱祁镇都习惯了,大冬天也不消停,来了一场雪灾。
朱祁镇对于而今这局面,立即下令给南京留守王直,要他小心救灾,无比不让一个百姓冻死,江南钱粮可以先行截留。
但是朱祁镇也知道,这样的情况,这个想法估计是一场奢望了。冻死人是一定的,但是冻死多少,一要看老天爷的心思,二要看王直的准备了。
只是如此一来,内阁大学士的事情,自然不能再拖了。
朱祁镇将这个任命留给了陈循,让陈循推荐。
毕竟在朝鲜之事上,陈循已经表明了向皇帝靠拢的决心,想来将来朱祁镇准备大战的时候,陈循是决计不会掣肘的。
他也要给陈循一个面子。
毕竟朱祁镇要的是一个大臣,而不是一个奴才。
一个奴才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能皇帝的命令就行,但是作为独挡一面的大臣,内阁首辅,即便是弱势的,他背后也要有自己一套班子。
如果朱祁镇将于谦任命为内阁首辅的话,朱祁镇一点安插好几个人放在内阁,作为制衡。
但是对于陈循这样的弱势首辅,朱祁镇反而要培养一些威望,否则,将来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事事都要依靠朱祁镇的权威,朱祁镇要这个内阁首辅何用?
陈循倒也识趣,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刘定之。
刘定之从西北军前起家,然后转辗马政,盐政,少府,虽然没有在户部工作过,但是在方面是一把好手。
更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刘定之是陛下的人。
而且刘定之的资历也够。
刘定之乃是正统元年状元,从政也有近二十年了,更不要说,少府机构在刘定之的手中,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将兵部工部很多工坊都吞并了,也将二十四监衙门之中很多司职都侵吞了。不管是在正统十四年的战事之中,还是在正统十四年后的整军之中,少府都发挥出庞大的作用。
刘定之也从一开始的少府丞,被升为少府令,正三品,与六部侍郎同一个级别,到达了能够入阁的最低界限。
少府也成为一个仅次于六部的大部。
而且陈循上台他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周忱的残余势力。而今何文渊作为户部尚书,他就是得益于周忱在盐政上的改革,才一步步当上了户部尚书的高位。
所以周忱去后,他就是周忱身后派系的中坚。
陈循上台后也要面临这样的困扰。
从正统十三年到现在,朝廷的核心施政核心,一直有一个,那就是钱钱钱。不管是打仗,还是治水,不管是开河,还是抗旱,都需要钱。
再加上周忱是户部出身的首辅,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户部权力的扩大。
陈循作为首辅,处于平衡局势的想法,也要压一压户部那些人,毕竟陈循不是户部出身的,他注定不可能将周忱的班底全盘接受。
但是而今朝廷局面,紧绷的财政,也说明了,内阁之中需要是一个理财之臣。所以陈循既是要拍朱祁镇的马屁,也同时是赏识刘定之的才干。
朱祁镇心中犹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朱祁镇觉得刘定之在少府的位置上,他能很放心,但是想想人往高处走。刘定之而今已经四十了,朱祁镇当初就有将刘定之放当首辅来培养的意思。
按照而今的规则,内阁之中顺位继承,除非出了大变故,否则很难让外面的一跃成为内阁首辅了。
刘定之此刻进内阁熬个十几年,了解大明的方方面面,到时候,他自然是内阁首辅了。
朱祁镇其实有意将内阁首辅的年龄控制在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上下。
更老的,不堪为用。而更年轻倒不是能说不能用,但是就要面对另外一个当过几十年内阁首辅大臣,就好像杨士奇一般。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而今内阁首辅,与杨士奇刚刚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
两宋时期,皇帝一般不会让丞相久任。而今朱祁镇也是如此。不算杨士奇,从杨溥,曹鼐,周忱,任期最久的居然是周忱。
每一个首辅上位之前,朱祁镇就想过当如何罢免。
最好的办法,就是乞骸骨。
如果君臣之间,有巨大的分歧,朱祁镇希望大臣能以体面的方式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而五十六十岁,是正合适的时候。
是一个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所以朱祁镇想要培养内阁大臣,必须提前占位,否则将来连争夺首辅的资格都没有。
朱祁镇说道;‘好,刘定之算一个。还有一个,先生以为谁比较好?”
陈循说道:“商辂如何?”
朱祁镇摇摇头说道:“不行,商状元文章虽然好,但是没有经过历练,如何能担待内阁大事。”
说实话陈循也是那种从进士,庶吉士,翰林院,一路升上来的内阁大学士。这个惯例关系很多人的利益,朱祁镇自然有所妥协,不能将事情做绝了。
而且诚实的说,并非翰林院出身的就没有能臣了。朱祁镇也觉得自己不能那么绝对,但是如果内阁之中都是这样的人,却是万万不行的。
更不要说商辂资历太浅了。
虽然三元及第,似乎别寻常状元好一点,但是问题是同样是状元,刘定之天南地北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才有一张内阁的门票,商辂凭什么能上来。
当然,朱祁镇也理解陈循。
陈循内外大名不显,外面虽然知道有这个阁老,但是有什么政绩,似乎在宣宗朝的时候,犯颜直谏过,但是除此之外,却没有多少了。
他比不得杨士奇杨溥那一是一定的,甚至比不上曹鼐,曹鼐上位的时候,有两位老臣的人脉,也比不上周忱,周忱在担任户部尚书之前,就有天下疆臣之首的名声,被民间称为青天,在户部任上又做过那么多的事情
不管是恨周忱的,还是看不上周忱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周忱是一个人物。
但是陈循连周忱都比不上。
他虽然不是一个三旨相公,并非他比三旨相公高明多少,而是朱祁镇不喜欢将大权放在一个三旨相公手中而已。这个时候,他又怎么敢引真正有能力,资历强大臣进入内阁。
别的不说,他将曹鼐请过来,曹鼐分分秒秒能将大权给夺了。
王直,于谦也同样不例外。
首辅次辅不过是名分而已,历史也不少见次辅将首辅呛的没有脾气。所以陈循要从年轻一辈挑选。
而商辂有三元及第的光环在,又在朱祁镇身边担任过起居注,朱祁镇很欣赏商辂的文笔,很多圣旨都是由商辂持笔的。
陈循想来,商辂定然深得圣眷,这才推荐,万万没有想到马屁拍在马腿之上了。
毕竟而今的朱祁镇的不是当初了,当初他手中没有可用之人,这才细细安排刘定之,但是而今,朱祁镇却不在乎了。
不用他安排,而是让天下大臣按的要求来,他欣赏商辂是一回事,但是让他将商辂的前程放在心上,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