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帆争雄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帆争雄
  大战之中,谁能保重。
  张懋也不知道。
  此刻他也没有时间想这个了。
  就在烽烟之中,一艘艘船只出海了。
  在海上很快的列出数队,每一队最多在二十多艘到三十艘之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海面上的指挥从来是一个很难的时间。
  这一战的时间,是双方共用决定的称得上是风和日丽,海风徐徐,能见度极高,但是即便如此,在无数船只交战之后,每一个将领能管理的船只,也不过是十几艘而已。毕竟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海战全靠旗语。
  旗语的传播,全部靠在桅杆之上的旗手,传达与接收命令。
  虽然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真正打起来,有各种声音的干扰,紧张的战局之下,很难保证信息传达。
  风帆时代之中,有太多战例,都是因为看错了旗语,而变成与主将南辕北辙的战术行动。
  当然了,有些时候错有错招,反而打赢,但是有些时候,却是一败凃地不可再起。
  明军合适的水战将领稀少缺点,此刻再次暴漏无疑。
  张懋虽然爵位高,也不能算是无能之辈。但是张懋毕竟不是水战出身。张懋也明白这一点。他更加明白了水战的指挥难度。
  因为水战之中指挥的最小单位,是船。
  而船与人不一样。
  在陆地上交战,如果张懋下令,让一支军队停在某处,这一次军队就真能在某处固守,但是在海战之中,这是逼死下面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大海一直在动,不管是水流还是风向,都会让船只一直在动。
  这就说明,双方在海战之中,根本没有禁止的可能,双方所有的队形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而且船只操控也是一个难题,就是一辆重型卡车,也不能说停就停下来的,更不要说一艘船了。
  张懋思来想去都不确定,他能将这一支船队完全掌控在手中。也就是同样本能觉得,这一战打到最后一定是混战。
  因为,大明水师素质,根本做不道数百艘协同作战。
  还有战场也未必能容纳这样大的会战。
  所以,张懋决定加大基层将领的能力。将船队分成一队队。在他不能掌控大局的时候,发挥下层将领的能力。
  只是,他发现,大明基层将领,也就是有战斗经验的船只也是不多的。
  毕竟大明何曾与人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水战。
  上一次,恐怕还是鄱阳湖大战,太祖皇帝对阵陈友谅。
  他本来想以十艘为一队,降低下层将领的指挥压力,但是不得已以二十艘三十艘为一队,并一数队统辖在一军之下,陈锐与王英分别为左右翼。他统率中军在。
  就这样在北大年港外,一艘艘帆船调整位置,用了大概一个时辰才算是将各自的队形列好了。
  只是这个时候,满刺加的船队也出现在海平面之上了。
  张懋深吸一口气,凭栏远望,却见好像是东南海面出现了一片乌云一般,黑压压的覆压在海面之上。
  “报。汪直将军请战。”他身边的侍卫大声说道。
  张懋转眼一看,却见汪直座舰上面旗手,正在向他打着请战的旗语。
  张懋想了想,说道:“好,就让他试试吧。”
  汪直就负责一船队,下面只有二十艘船,船虽然有一点少,却不是张懋对汪直的打压,而是张懋对他的照顾。
  毕竟,汪直是太子的亲信。张懋即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这二十艘船都是刚刚下水两年的新船,都是太子决定参与南洋战事之后,在夷洲造成船。
  都是大号福船。
  是专门的战船。即便是张懋的座舰,也不过比汪直的船只稍稍大上一号。但是如张懋这样的大船,造的比较麻烦。
  而且在火炮的威力没有被确认的时候,船造的太大,也不是太好的。
  因为船只大了,运转就不方便了,很容易被小船抓住痛脚,或者被放火船盯上。所以当时很多人看来,真正作战中坚,反而不是大船。
  不过,这个时代郑和时期的造船技术是完完全全的继承下来的,不要说别的,航海侯王英之所以起家,就是因为他继承了西洋船队人力物力。
  所以,在大明看来的并不大的中型船只,其实也不小。
  就拿汪直所部的船只来说。
  用现代的尺寸来说,长三十米上下,宽十米上下。吃水在四五米上下。有十三个水密舱。还在船后侧建立了一层阁楼,就形成了两层火炮。
  也就是单舰火炮在五十门上下。
  当然了,这也是这个时代火炮还是比较原始的,体积还比较小。
  但是即便如此,放在大航海时代,虽然不是主力船型。,但是作为辅助船型,越是可以的。
  这样的船只,整个船队之中有一百艘上下。
  这都是历年造出来的。
  除却这些主力福船之外,还有一些广船。本来还想从北洋水师之中抽调来一些沙船。只是沙船平地,吃不住南海的风浪。
  张懋麾下船只总计虽然有五百艘上下,但是有一些船只根本不被张懋计算在战斗力范围之内,要么太小。
  要么。单纯民船,连火炮都没有加装。
  此刻,张懋也不想看看大明水师到底与南洋三国的水师实力对比如何。
  毕竟,他当初破渤泥水师一战,根本不能作为证明。
  汪直仗着身后有太子,从来是无法无天的主。此刻有了命令,更是没有一丝的犹豫,一声令下。
  汪直船队所有帆都拉满了。
  福船上面都是硬帆。
  船只软帆与硬帆之间,各有所长。
  软帆对风力的利用率更好,很多西方帆船,将帆放出去,看上去比下面的船体积大多了。但是在操纵上更繁琐一点。
  而中国硬帆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善用八面风。此刻海面上的风并不大,而是东北向西南方向。
  对双方一个从东南而来,一个从西北而来,都谈不上什么正风向。
  所以船只的速度都不算快。
  即便如此,当张懋放开汪直的限制,汪直的船只在高超的操纵技术下来,速度一点点的提高,就好像是一支利箭向东南而去,冲在所有船只的最前方。
  汪直站在船头。
  中国的船只都与楼船有着很大的渊源,福船也不例外,福船的船首就不是尖的,而是平的。
  如果从上面俯视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时代的船,与后世那种鱼梭形相差很大,更接近于方形。
  而汪直此刻就站在船头的护栏之上,这护栏上面还有一层铁皮。
  这也是战船的另外一个特性,在很多关键地方,运用了大量的金属构件。当然了,这也是大明铁业在朱祁镇的推进之下大发展,才让战船外围,也就是船舷上面不接触海水的部分,钉上一层铁皮。
  就是用来防御弓箭的。
  不过这是一个很奢侈的行为,因为海水的盐度,这一层铁皮,不过几个月,就会绣的不成样子。
  更换频率会很高的。
  至于耐海水的钢铁,大明是没有这玩意的。
  而这个时代大部分地方,铁都是相当值钱的。这种一年好几层更换的成本,是大多数国家承受不起的。
  也唯有大明的国力豪横,根本没有在乎过这一点。
  汪直看着眼前的船只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缓缓的从手中抽出了自己的腰刀,举在头顶,阳光从刀尖流淌下来,就好像是一缕金丝,缓缓的蔓延到汪直的眼睛之中,以及汪直眼睛之中,越来越大的三角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