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

  这个故事终于完结了,撒个花吧。
  写书确实挺累的,半年来电脑里的Steam平台,除Wallpapar engine外,其他游戏都怎么打开过,之前出的《赛博朋克2077》,一直想玩,但都没有时间。
  前面提过,这本书打算完本的原因有很多。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写到这里,已经把自己五年来的科研经历写的差不多了,我能看到的科研世界,已经向读者展示的七七八八了。
  再往下写的话,虽然也还能写百八十万字,但文字质量势必会大幅度的下降,无非就是重复前面的内容、不断换地图,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新的内容,而去强行套娃,可能我自己写的痛苦,读者也看的痛苦。
  然后,谈一谈这本书我写作的初衷。
  首先,是现实的原因,去年八月份,刚好在事业空档期,想看自己写网文能不能养家糊口。
  现在全职写作八个半月,连续263天无休,更新字数156W,日均更新6K,码字时速800-1000,日均工作时间6-7小时,这个时间是实打实用来码字的时间,换算一下,差不多相当于正常工作9-10小时。
  工作强度虽然比不上读研期间升级版的996,但也不算低。
  目前,整本书均订1500,高订3000,收入大约4W+,月均收入5K。
  当然,这是因为有前面从去年八月份到十月底,有两个半月免费章节的缘故。
  去年11月份拿到第一笔稿费是4279,12月份是5673,今年1月、2月、3月依次是7746、8123、10688。
  4月份的稿费还没发,估计不会破万,可能在7K-8K,因为这个月的更新不是很给力。
  网文的预收税费是13.2%,但如果个人收入未达到征收标准,可以办理退税,如果超过了征收标准,则需要补税。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可以给想入坑网文的朋友一个参考。
  其次,这本书其实主要是写给过去的自己,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自传。
  前不久,中科院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不是火了嘛。
  其实,我的经历和他有一定的相像之处,可能没有他那么惨吧,但本质上也差不多,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
  我也是受益于国内高考制度,实现了阶层的跃迁,虽然也没有蹦跶到多高。
  从最开始说吧,我没有上过学前班、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是在五线小城市里上的,犹记得那时候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嗷嗷大哭,说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然后差点被校长劝退,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好,把我留了下来;
  三四年级因为家里工作的原因,转学到了村里继续上小学,村里的条件很艰苦,教室没有电灯,屋顶还漏雨,冬天每个学生需要轮流从家里带煤、草、树枝生炉子取暖,每天上下学需要在泥土路里步行接近一个小时;
  因为村里是初一才有英语课,城里是五年级开始有英语课,家里担心我的英语跟不上,所以五六年级再次转到五线小城市里。
  但其实已经晚了,英语还是跟不上。
  我初中是在五线小城市里上的、
  这里语数英科目的老师都会体罚学生,而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管“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打。
  我挨过的板子没有上百次,也有超过十次了,三合板、拖把、板凳腿、钢尺、塑料尺都体验过……
  而且,中学英语老师的水平很差,水平差也就不说了,他还疯狂补课,收补课费。
  这个时候,家里离学校也非常的远,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吧。
  往返学校到家里的路途中有两个非常高的山丘,需要反复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夏天还好,冬天下雪后路面结冰,骑自行车一个不小心翻车的话,人能摔的飞出去好几米。
  之后,我通过类似自主招生的形式,被省城的高中提前录取,来到了三线省城,排名第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
  当时我的性格极度内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很少,也不愿意接受除了书本知识之外的外界信息,同时家里也采用了完全放养的政策,没有任何来自家庭的教育,关于金钱、性、爱情、职业规划之类的启蒙教育,全部都是0。
  缺乏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势必会不断的做出“错误”的选择,失去很多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艰难的成长。
  说个可能比较夸张的例子吧。
  我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是没有听说过复旦大学的,父母不了解,周边的亲戚朋友也不了解,老师可能了解,不过他们更加在意清华、北大一些。
  当时之所以进了复旦大学,单纯是因为分数够不上清华、北大,然后填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录取分数线排第三的复旦大学。
  后面我才知道什么是C9,什么是985,什么是211。
  当然,选择复旦大学并不算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但在大学、研究生期间,我确实做出了一些现在看起来可能是有问题的选择,比如:
  大二专业分流的时候,我选择了材料化学,没有选择计算机;
  保研时导师、方向没有选好,做了五年科研,最终科研热情被狠狠的浇灭,选择转行;
  在可以硕博连读,花费两年时间拿到博士毕业/学位证的时候,放弃了攻读博士,选择了硕士直接毕业;
  没有以硕士应届生的身份就业,选择了自由职业;
  选择“逃离北上广”,放弃了魔都的户口,将户口迁回家乡,自己到长三角的某二线城市定居。
  我做出的这些选择,在硕士毕业之前,很多都是被动的选择,抱着“大家都如何如何,我也要如何如何”,只有在硕士毕业的时候,才做出了一些“自主而盲目的选择”。
  本质上是因为我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权衡利弊。
  进一步深究的话,一方面是我性格内向,会长时间沉浸在一件事物中。
  这或许是我课业成绩比较好的原因,能够专注于应试,但也同时背上了“无法主动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其他事物”的诅咒。
  另一方面是家庭对我的帮助几乎为0,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自己的眼界。
  假如有家庭成员可以对我引导,让我走上“正确”的方向,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正如同某人说过:“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智,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无需过多的挂怀,人生注定是没有返程的旅程,我们只有向前行。
  也因此,这本书,其实也是我写给那些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希望在看到我的故事后,能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来自我的视角,是我主观的想法,肯定无法反映这个世界全貌,但至少能够提供一个角度。
  而且,我自认为这个角度还是比较罕见的,全网可能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我这样“闲的没事干”,把自己的科研经历完完整整分享出来的人了。
  最后再说一下近况吧。
  两年的自由职业期间,我一边在为自己干活(划水摸鱼),一边也把自己的简历挂在了BOSS等招聘网站。
  不过,简历是比较敷衍的那种,就挂了姓名、年龄、复旦大学硕士的信息,其他的啥都都没填,属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前段时间,某招聘APP上有家公司的老板给我发消息,说能不能提供一下详细的简历。
  我看了下对方的公司,是一家电子厂,而且离家还挺近的,想着这是招我过去进厂打螺丝吗?
  不过,毕竟离家近,我还是连夜制作了人生中第一份求职简历,并投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求职简历。
  然后第二天,对方老板就让HR加了我的微信。
  聊了几句,HR就问我“什么时候到公司了解一下情况?”
  我想了想,回了一个“明天下午三点”,对方HR表示“OK”。
  第二天下午三点,我心想着是去“了解情况”,抱着参观一下电子厂的心思,然后就啥都没带,打了个车过去了。
  一见面,HR直接递给我一张求职者信息登记表,让我填写,还说“老板在忙,让我稍等一下,马上来面试。”
  我当时就懵了,不是“了解一下情况”嘛,怎么就变成面试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了解一下情况”就是邀请面试的委婉说法。
  来都来了,我就索性填了个表。
  填完表,两位老板似乎忙完了,开始面试。
  互相了解了一下,交流的也很愉快,对方开始画饼,想让我来“造火箭”,差不多面了半小时,当场发了offer。
  对方给的薪资,是我自己在求职者信息登记表上写的期望薪资的1.8倍,我没有理由拒绝,造火箭就造火箭吧……
  因此,五月份,不出意外的话,我就要去这家公司入职了。
  工作内容当然不是打螺丝,而是偏向于研发,招聘的时候说是865,希望不要去了变成996……
  以这本书现在的成绩,肯定是无法支持我全职的,再加上现在找到了新的工作,所以之后我大概率会兼职写作。
  最后,再多说几句,主要是吐槽一下全职写小说时的感受。
  一方面,全职写小说,肯定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坐着,久坐的危害就不多说了。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潜在危害,那就是全职写小说缺少与人交流的途径,尤其是我这种不喜欢主动交朋友的人,长久以往,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如同低语一般,不断的耳边重复,很容易滋生心理疾病。
  嗯……不知不觉,又写到了凌晨六点四十三分。
  就这样吧,有缘的话,下本书再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