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武科笔试开始

  杨义臣和张须陀关系很好,张圆圆找到杨义臣,特意向他请教了兵法,甚至还试图向杨义臣偷偷的要个武科笔试的题目,打算做个弊。
  但杨义臣却没随了她的心愿,让她的坏心思竹篮打水一场空。
  见自己耍小心思失败后,张圆圆顿时沮丧无比,她不怕武试,就怕文试,兵法谋略一向是她的短板,兵书什么的她完全看不懂。
  虽然她丛小就喜欢听长辈们讲述打仗的事,但长辈们怎么可能会告诉她有关战争的残酷和真实性呢?
  所以张圆圆能了解到有关战争的真实和残酷都是假的,怎么可能还会对战略和兵法有自己的见解?
  她所能了解的,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和从旁人嘴里听来的东西。
  如果搞不好的话,张圆圆很有可能会的第一场的笔试之中就被刷下来。
  一时间,张圆圆愁的不得了,实在没办法的她,只好鸠占鹊巢,强行霸占了杨义臣家的书房,然后把门一锁,自己就躲在里面开始疯狂的恶补兵书知识。
  尤其是在杨义臣的建议下,她着重看了几场战役的兵家大解。
  ……
  武科开始前,几乎参加武科的所有人都是如火如荼的在临阵磨枪。
  这天,叶凡一大早就起床,神清气爽的在几位夫人的侍奉下穿好衣服吃过早饭后,就到了东市和动物园查看。
  东市的进度比预期的快多了,大概最多还有十天就可以完工,因为前期设计的好,所以一完工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所以现在,是时候开始招募天下商人来这里做生意了。
  随后,叶凡立刻就让人写了一面招募令,然后大批量的找人复制,全场的书写人员一起上阵,短短三天时间,就写了几万封诏令,然后送往了全国各地。
  这一天,武科比试正是开始。
  第一轮,是笔试。
  本来笔试应该是最后一轮,但是叶凡却要求把笔试放到第一轮,不为别的,就因为笔试可以刷掉一大批文盲。
  一个人武艺不精不可怕,可以通过后天的磨练来进行武艺的提升。
  但如果一个人是文盲的话,那他后期想要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文采,那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能的。
  人的脑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年龄越大,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就会越低。
  虽然有很多不识字的人,照样有着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带兵打仗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但那终究是极少数极少数。
  即便是军事才能超凡脱俗的人,如果不识字没有学识的话,那么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性格缺陷存在。
  所以想要带兵打仗,学识是最起码的。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就算带出来的军队很厉害,可那也只能是有着他强烈的个人特色,不可能会成为叶凡想要的,一支统一的,军事素质和作风过硬的军队。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将军,都是文武双全,鲜少斗大个字都不认识一个的。
  所以叶凡这样的操作,也没什么毛病。
  现在又不是一年前叶凡刚穿越来的时候那样,现在什么资源都有了,人口也在爆炸式增长。
  如今根据民部的统计,全国人口每年新生儿的降生率和存活率,高出去年几倍!
  几倍,什么概念?
  叶凡刚穿越来的那一年,新生儿的降生率只有不足百分之七,能活下来的,更是不足百分之三。
  换算下来的话,也就是说,去年一年全国只出生了350万婴儿,能活下来的,也就一百万出头。
  然而去年一年,大隋就死了五百多万人!
  自从杨广上任之后,大隋每年都是死的人多出新生儿数倍,人口一年比一年少。
  照这样发展下去,整个国家不亡族灭种才怪。
  然而现在,这个数字被翻了几倍。
  只去年一年的新生儿,只是活下来的,就有超过八百万!
  八百万,几乎是全国能生孩子的都上场了,只要是身体没毛病的年轻夫妻,几乎都为局部地区的微小型地震做出了一丝丝微薄的贡献。
  由于不缺粮食了,所以死亡人数也在成倍下降。
  现在,几乎不会再出现会有饿死年轻人的情况,更不会有劳役年轻人,致死的情况。
  以前的死亡人数里,包含了大量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现在的死亡人数里,大部分都只有老年人,如果不是疾病和意外的话,很少会有年轻人死亡。
  照这个态势下去的话,十年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大隋就该突破亿人口了。
  所以,现在不缺人了,为何还要为了凑人头,去要那些不识字的文盲来参军呢?
  以前找他们参军,那是没办法,全天下的士兵都没几个识字的,会识字的,只有王公贵族和有钱人家的孩子。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们吃饱喝足了,有的是时间去学习,如果这种情况下他们还都是文盲的话,那叶凡也只能向他们伸出拒绝的双手了。
  如果今年还有大批量文盲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但叶凡可不想为了他们自己的懒惰开绿灯。
  聪明的人和勤快的人,这一年都已经开始学习了,一年时间,就算学不成个大文豪,认识几个字就行。
  所以叶凡今年的要求也放的很低,不要什么能够对兵法谋略有大量个人见解,更不要这种见解有多么的出色,只要识字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那统统都可以过。
  当然,越优秀者,排名越高。
  及格线就是识字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个要求,即便是头猪,学一两年嘴里叼根毛笔,都能达到。
  明年,叶凡计划会在全国各地建设许多学校。
  现在只有有钱人和王公贵族上的起学,所以这个时代的发展才会这么慢,人才永远都是来自最底层,中高层的人才只占据很少一部分。
  想让社会快速蓬勃的发展,在民间办学是必须要有的。
  俗话说集思广益,如果全国百姓都有了学识,那么从这几千万上亿人里挑出来一些顶尖人才,那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