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牵连,太子谋反!

  被押解回京的齐王李祐,被李二陛下定以“谋反罪”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
  本来李二陛下不想杀害这个儿子,只想贬为庶人,徙之边州,圈禁起来的。
  可是这个儿子所犯下来的罪过,不仅是造他李世民的反,更是杀害了自己的师长权万纪,并且将权万纪分尸肢解抛尸厕所之中!
  这样残忍的杀害朝廷命官、杀害师长的人,是不能为大唐、为天下所容!
  他必须给朝廷百官一个交代,给天下儒林一个交代,给孝治天下一个交代!
  身为天子,富有四海,可此时,李二陛下却非常的清明,他并不能为所欲为。
  同时,为了进一步抚平天下,李二陛下追赠权万纪为齐州都督、武都郡公,食二千户,谥曰‘敬’;韦文振为左武卫将军、襄阳县公,食千户,以其子嗣袭承爵位。
  齐王李祐虽死,可整个谋反案却并没有结束,李二陛下以御史台、刑部、大理寺进行三台会审,对齐王李祐的同党进行清查。
  三台会审,以御史台御史大夫程处弼为主,大理寺卿孙伏伽次之,暂代母丧的刘德威署理刑部事务的刑部侍郎阎立本再次。
  按照华夏的惯例但凡是谋反案主要参与者至少是要夷三族,来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当然也有诛九族的,不过最狠的要数明成祖朱棣诛杀方孝孺案了。
  明成祖将忠诚于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孺诛杀十族,连他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处死!
  三族,父母、兄弟、妻子:
  父亲、母亲。兄亲(哥哥)、兄姊(嫂嫂)。弟亲(弟弟)、弟妹(弟妇)。男亲(男儿)、男女/男妇(儿妇)。姊亲(姐姐)、姊兄(姐夫)。妹亲(妹妹)、妹弟(妹夫)。女亲(女儿)、女男/女婿(儿婿)。
  可是这一查,却没有查好,却牵连出来了东宫的纥干承基,因为纥干承基是昝君谟的妹夫。
  虽然现在纥干承基和昝君谟各事一主,可是年轻的时候,纥干承基和昝君谟也都是游侠圈子的出名人物,浩荡离愁,仗剑狂歌。
  昝君谟和纥干承基的关系非常之好,不仅两人是同过生死、共过患难的弟兄,昝君谟更将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纥干承基,这在当时的游侠圈也是一段佳话。
  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就惯看了之前混混荡荡的日子,都投靠给了官宦人家做了爪牙,纥干承基追随了太子李承乾,昝君谟则被人介绍给了齐王李祐。
  两人开始了各为其主的官宦卫士生活。
  可惜,因为齐王李祐的案件,两人再次纠葛到了一起,因为按照夷三族的制度,纥干承基是昝君谟的妹夫,也在诛杀之列。
  纥干承基因此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
  纥干承基为图自保求生,主动在狱中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并将太子李承乾的同党汉王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的名字尽书于帛,请求免死!
  看到大理寺卿孙伏伽呈上来的关于纥干承基所写的这封名册之后,即使程处弼的心理早就准备却还是为此事而大惊失色!
  他知道,历史上的李承乾确实是因为李祐的谋反失败,而牵连出纥干承基,进而再牵连出整个李承乾的谋反案!
  可是,当自己也亲身经历在这段历史之后,他没有想通,为什么李承乾会谋反!
  李二陛下已经在公开地场合三番五次地申明了,他并没有易储之心,并不会废除李承乾这个太子,换上魏王李泰为太子,为什么李承乾还会谋反!
  虽然没有想明白李承乾为什么会谋反,但程处弼却没有半分的迟疑,赶忙地请入宫中,将这份千斤之重的证供名单上报两仪殿。
  相比于当时得知齐王李祐谋反的消息时,李二陛下的满面愤怒,现在的李二陛下更是如同晴天霹雳般,摇摇欲坠,任那手中的证供飘摇在地。
  而他那伟岸的身躯也如同那飘荡而下的证供,弱不经风,颓然地倒靠在榻上,两眼咕噜得瞪得老大,充斥着惶恐,嘴里含含糊糊地神经质地念叨着什么。
  因为李二陛下的声音太小,程处弼并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些什么,但是从他那嘴形,或许是在念叨着‘报应’......
  过了许久,李二陛下才缓缓从这件令其失神丧智的大事中回过神来。
  但回过神来后的李二陛下,并没有像听到齐王李祐谋反后那般大怒,而是扬着一张冷酷无情地冰冷面容,顾看着程处弼:
  “贤婿,你告诉朕,这件事情,你知不知情!”
  太子谋反,他不相信这般捅破天的大事,程处弼这个执掌锦衣卫的重臣会毫不知情,会没有掌控一点讯息!
  可程处弼竟然没有向他上报一点,关于李承乾谋反的事项!
  这一刻,熟悉李二陛下的程处弼非常清楚,李二陛下是真的怒了,是发自身心的龙颜大怒,比之前李祐谋反还要严重百倍、千倍!
  可是,面对李二陛下的质问,程处弼却非常的坦然:
  “小婿知情!”
  “既然你知情,可朕为什么没有见你上报!”
  李二陛下双目锐利,声音更甚严寒。
  程处弼且不为所动,冷静地直面着李二陛下:“不仅仅是小婿知情,岳父大人也知情!”
  李二陛下神色一愣,随即声势凌厉,高声喝问:“朕何来知情!”
  程处弼直面着李二陛下,沉着地坦言道:
  “此前,卫国公李相早就向岳父大人进言‘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可岳父大人却不为所动;
  其后,礼部尚书任城王叔也向岳父大人进言‘侯君集智小而言大,必为祸首’,可岳父大人依旧不以为意;
  月前,洛州都督郧国公亦向岳父大人告发‘侯君集当与公反’,可是岳父大人还是不以为然!”
  “卫国公李相、礼部尚书任城王、洛州都督郧国公三位重臣均向岳父大人进言侯君集,心存反志,岳父大人可有异乎?”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