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

  这艘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新时代的巡洋舰曾经有几个名字,规划建造时被命名为“共和国”号、项目批准后更名为“中华”号、动工时又更名为“海军上将”号,直到腾耀辉出任海军司令,制订了海军舰艇的命名规范,才正式命名为“北京”号,因此海军编号x1的巡洋舰也被称为“北京”级。
  与命名一样,“北京”号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也几经波折。
  早在“黄帝”号服役当年,海军就提出为航母战斗群建造大型防空战舰,以取代防空能力稍有欠缺的052c级驱逐舰。
  最初的时候,海军并没考虑建造巡洋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大型驱逐舰上。
  二零一三年,海军提交的造舰规划中,就有临时编号为052d的大型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一万吨,配备九十六枚垂直发射的hhq-9型远程防空导弹,三十二枚垂直发射的中程防空导弹。
  只是在审核阶段,该方案被证明不可行。
  如果按照海军提出的战术标准,即防空导弹数量不变,安装四部火控照射雷达,战舰的满载排水量至少需要一万三千吨。
  虽然美国海军已经搞出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但是如此大的排水量,仍然是一个难题。
  别的不说,动力系统就不好搞。
  采用核动力的话,排水量偏小,使用效率不高。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大型燃气轮机,只能采用蒸汽轮机。
  显然,海军不会接受这套方案。
  原因很简单,从俄罗斯采购的四艘“现代”级已经让海军吃够了苦头。
  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052d项目要么胎死腹中,要么修改性能指标,比如降低作战标准,减少弹药携带量。
  结果,第二次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
  虽然在战后最初两年,中国海军非常迷茫,甚至认为航母没有存在价值,更别说其他大型战舰了,但是黄峙博入主总参谋部后,海军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装备建造也回到了正常轨道上来。
  在此期间,海军启动了好几种大型战舰的设计与建造项目。
  其中就有编号x1的大型防空战舰。
  只是,在最初阶段,海军没有拿出防空战舰的具体性能指标。原因很简单,在新的战争环境下,特别是在电磁战环境下,注重远程防空的大型战舰是否还能发挥作用,连美国海军都搞不清楚。
  如果远程防空系统经受不住考验,那么就得重新考虑舰队防空战术。
  也就在这个时候,电磁对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随后东海战争爆发,防空战舰的价值得到证明。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远程防空系统仍然是舰队最主要的防空保护伞。
  二零一九年八月,x1项目正式上马。
  因为前期已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研究,海军在二零一七年就下达了设计任务,委托广东造船厂与青岛造船厂进行设计,所以在当年年底,广东造船厂就拿出了设计方案,并且得到海军认可。
  建造工作随即展开。
  能在两年之内完成建造工作,算不上奇迹,因为在此之前,广东造船厂已经在二零一七年的竞标中胜出。虽然海军在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才下达订单,但是在此之前,广东造船厂已经完成了建造准备工作。
  此外,在建造“北京”号的时候,主要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方式。
  为了平衡南北两大造船厂,“北京”号的姊妹舰“上海”号安排在青岛造船厂进行,而且两家造船厂分别承担不同模块的制造工作,承建的造船厂,实际上只负责把各种任务模块组装起来。
  因为海军需要证明大型巡洋舰的价值,所以“北京”号的建造任务排在首位。
  按照海军的安排,“北京”号完成海军测试之后,才会下达第二批两艘的订单,也就得让“北京”号尽快服役。
  如此一来,相当于两家造船厂同时建造一艘巡洋舰。
  从工时上讲,“北京”号相当于在一家造船厂承建的情况下,花了三年半的船台时间才完成基础建造。
  这样看来,建造周期就不算短了。
  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巡洋舰,“北京”号的战术指标非常高。
  在四台二十五兆瓦燃气轮机驱动下,“北京”号在一万一千五百吨的标准排水量时,最大航速达到三十四节,即便达到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吨的最大排水量时,最大航速也能达到三十节。以燃电交替模式驱动,能以十八节航行七千五百海里。如果直接驱动,则能以三十节航行三千海里。
  武器系统上,“北京”号以一套主/被动双模式相控阵雷达为核心,配合四部火控照射雷达能够同时引导三十二枚防空导弹,分两批拦截十六个空中目标,或者同时为六十四枚主动制导的防空导弹指引目标。配合火控系统的,是前后各八套八联装垂直发射系统。标准作战模式下,前后各六套装载远程防空导弹、各一套装载四联装的中程防空导弹、各一套装载远程反舰导弹、或者反潜导弹、或者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因此能同时携带九十六枚远程防空导弹与六十四枚中程防空导弹。作为辅助系统,还有一门一百三十毫米舰炮,必要时可以改装成更大口径的舰炮。末段防御手段上,总共有三套速射炮,并且能在服役后改装成电磁速射炮。主要反潜装备是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垂直发射的反潜导弹,辅助反潜手段是两具三百二十四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电子对抗系统方面,除了两座干扰/诱饵发射器,还有一套拖拽式鱼雷诱饵。
  从武器配备上看,“北京”号远远超过了“提康德罗加”级,而且战术侧重非常明显。
  虽然垂直发射系统能够通用各种海军弹药,包括射程二千五百公里的巡航导弹,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北京”号就是一艘典型的防空战舰,主要任务就是为航母提供掩护,充当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支柱。只有在获得了绝对制海权与绝对制空权之后,才会装上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京”号让美国海军加快了cg-x项目的设计与建造速度。
  如此强大的战舰,造价自然不菲。
  即便是中国海军采购,“北京”号的建造价格也高达一百二十亿元,二号舰“上海”号也达到了九十八亿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北京”号很难大批量建造。
  说得简单一点,一艘“北京”号相当于四艘052c型驱逐舰,而其战斗力肯定比不上四艘驱逐舰。
  结果就是,在“北京”号下水当天,海军没有按计划批准第二批两艘的建造合同。
  两个月之后,在广东造船厂与青岛造船厂做出重大让步,承诺把第二批两艘的建造价格降低百分之二十之后,海军才批准了这份合同,下达了第二批两艘的建造订单,此后再也没有建造该级巡洋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北京”级绝对不止象征意义。
  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也就是c1号与c2号航母服役之后,中国海军最多只需要四艘巡洋舰。
  没有更多的航母,也就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巡洋舰。
  “北京”号的下水仪式非常隆重,不但腾耀辉亲自拉开舰首上的帷幕,黄峙博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赶了过去。
  作为海军装备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牧浩洋也去了现场。
  因为以北京市命名,所以北京市市长还应邀前往广州造船厂,为这艘万吨巨舰剪彩,并且送上了北京市的市徽。
  搞得这么隆重,无非是要展示中国海军的实力。
  只是,谁都知道,这艘战舰最快也要二零二四年才能服役,而且将首先编入“黄帝”号航母战斗群。
  用外界的话来说,“北京”号下水,使海军军备竞赛骤然升温。
  一个月不到,日本海军首先宣布,将在“赤城”号建成服役之前,建造一艘大型防空战舰,以充实航母战斗群。
  年底,美国海军高调表示,cg-x项目将在二零二二年六月结出第一个果实,首舰“长滩”号将在二零二四年年底之前服役,编入“福特”号航母战斗群,随后将分批次建造三十二艘。
  当然,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北京”号开始舾装后,海军首先明确了x2项目的主要工程指标,把控制造价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按照海军的要求,x2巡洋舰的战斗力必须达到“北京”级的百分之八十,造价必须减少百分之四十。说得更加直接一点,x2巡洋舰必须是一种海军采购得起、也使用得起的大型战舰。
  招标工作在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底开始。
  此时,海军已经决定采购第二批两艘“北京”级。
  牧浩洋仍然负责装备审核,即负责招标工作。为此,他得经常更造船厂的攻关经理打交道,还得经常去造船厂进行实地考察。
  二零二二年一月初,在他从青岛造船厂回来后,黄峙博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红包”。
  凭借在总参谋部服役期间的优异表现,牧浩洋在三十八岁之前就晋升为海军少将。虽然他不是最年轻的海军少将,周渝生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就是海军少将了,但他是前途最为光明的海军少将。
  这个月,牧浩洋还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做父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