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良的动员

  东北军的教导师目前刚刚好都配备了半自动步枪与冲锋枪,轻机枪配到了班,火力相当凶猛。
  而李持国对于教导师的使用,是当做了支援火力,而并不是顶在第一线。
  小型飞艇就悬浮在了战场上空,随时的通过无线电将俄军的调动部署,以及战场的交战状况,用最快的速度发到指挥部,然后由指挥部立即进行调整部署,这便是无线电小型化的好处,而俄军还无法做到这一步,东北军的无线电可是配备到了营级。
  这便是军用飞艇的好处,间或还能够支援地面作战,用机枪扫射敌军,用炸弹砸对方。
  只是战场有些广大,十余架飞艇还顾不上覆盖整个战场,毕竟飞艇移动速度并不快。
  战场瞬息万变,充满着悬念,即便是装备精良,远远胜于俄军的情况下。
  由于背靠着满洲里铁路,故而全军的骡马与卡车都集中到了教导师,无论哪里战事胶着,需要火力突击,都能确保教导师迅速的支援作战。
  哪里打得最艰苦,哪里的敌人负隅顽抗,哪里就有教导师的身影。
  凭借着他们凶猛的火力,无坚不摧,无难不拔。
  钱振宇作为中央直属第三教导师师长,这次统帅两个教导师的兵力,将机械化作战发挥到了极致。
  东北军的攻势很猛,由于掌握了主动权,俄军相当被动,任何军事部署与调动都给东北军掌握的一清二楚,只能硬着头皮死磕。
  东北军的飞艇跟飞机时不时的就要来投弹,用机枪扫射,给了俄军相当的心理震慑。
  博尔朔夫山与雅布洛诺夫山将赤塔夹在了中间,赤塔便是依托两座山脉的一个筑垒地域,而围绕着博尔诺夫山山脉以及附近的河流,俄军还是构建起了一道缓冲防线,甚至将一个尖角突前到后贝加尔斯克。
  后贝加尔斯克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就沦陷,成为了东北军在这次战役中攻占的第一个俄国城镇。
  俄国虽然只在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驻扎了不超过7万人的军队,但是配合有利地形、车站、城镇,还是组织了一个整体防御体系。
  只是兵力的不足,在东北军的集团军攻势以及猛烈的火力之下,无比的凸显出来。
  东北军势如破竹,在两天之内便推进到了博尔朔夫山山口,俄军在这里构建的防线要稍微牢固些,但是也阻挡不了东北军多久。
  如果说之前的飞艇与轰炸机投弹,基本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那么,在这种狭窄地形上头,两种坑爹货居然成为了制胜的关键。
  是的,东北军是在欺负对手,欺负对方落后于时代。
  即便是欧洲战场上的许多要塞、堡垒,东北军都能随意的欺负,因为,这个时代的要塞防御还没有经历一战的洗礼,单纯的土木工事、砖石堡垒,水泥筑就的工事,哪怕厚达两三米,都比不上经历一战炮火之后,开始大行其道的钢筋混凝土立体工事,厚达数米,在二战中,甚至需要德军动用600毫米甚至800毫米的超级巨炮才能轰开。
  随着大炮口径的提升,防御工事的构建,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只是没有战火的洗礼,这种进步是缓慢的,在俄国的东方防线上头,陈旧、落伍。
  俄军在飞艇与轰炸机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许多人都来不及抛出并不牢固的工事,一些永备的地堡。
  砖石抛飞,碎木四溅,血肉填满了这些陈旧的工事。
  更多的俄军开始利用这片废墟来阻击东北军的步兵攻势,这个时候,迫击炮就开始体现了价值。
  在李持国看来,迫击炮是对付这种凭借房屋与地形躲藏起来敌军最好的武器。
  一打一个准,俄军拥挤在这片地域,从之前的两路兵进攻击满洲里,到赶鸭子似地被一路追击到了这里。
  五个师的兵力,在东北军的追击下损失了近半,基本被打灭了士气。
  这其中三个师的兵力是从欧俄来的主力师,装备要好过于俄军远东部队,但同样无法抵挡东北军犀利的进攻。
  赤塔战场的失利,极大的震惊了日林斯基总司令部,从后贝加尔斯克开始的长达两百多公里的战线被迅速突破,这意味着东北军有能力攻克筑垒地域,赤塔要塞并不保险。
  要是赤塔要塞给攻克,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被真正的切断,即便他们能够攻入蒙古境内,也无法改变远东土地孤军奋战的格局。
  俄国前后动员了五十五万陆军,以及七十万的农民,到现在效率还是没能提起来,军队没有到位,民兵训练也没有跟上,就连每日战损的补充也有问题。
  赤塔方向有五个师的兵力,加上赤塔守备师以及东西伯利亚驻防师,总计七个师的兵力,实际上与东北军的兵力相差并不大,但是凭借赤塔筑垒地域,还是能够挡住对方进攻的。
  只是现在指挥部犹豫了,东北军在赤塔方向的快速进展,使得他们开始对赤塔筑垒地域进行怀疑,凭借这么多的兵力,能不能防得住。
  指挥部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选择相信赤塔筑垒地域的防御能力,另一种是在主战场相持,调派援军前往赤塔,争取能够稳住形势,并且反攻进入满洲里。
  俄军的兵力还是足够的,目前三十五万陆军集结在从伊尔库兹克以东的庞大地域之内。
  而且还有十万哥萨克正在突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争取攻击中国军队的侧翼。
  正面战场兵力完全能够压制中国军队,分兵也不是不可以,之前俄军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没有想到东北军敢于调集八个师的兵力主攻赤塔方向。
  要知道,东北军目前总共十八个步兵师的兵力,库伦集团军七个,赤塔方向八个,另外三个师的兵力在绥芬河,整个东北腹地只剩下地方警察部队与税警部队,另外就是直属于李安生指挥的宪兵部队,但是这些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多人。
  东北军丝毫不顾关内的中央政府,以及蠢蠢欲动的日本,也让日林斯基指挥部感到不可思议。
  反复讨论之后,日林斯基决定分兵,加固赤塔防线,甚至希望能够一鼓作气的攻入满洲里,进占东北腹地,只要攻入黑龙江核心地区,那么东北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仅是东北腹地缺少兵力驻守,就连吴禄贞的库伦集团军也是压力巨大,十万哥萨克挥舞着马刀,齐头并进,唐努乌梁海地区形势很不乐观。
  除了要分兵防守住哥萨克的突击,还要应付俄军主力,之前攻了出去,建立了一条相对有利的防守阵型,但是俄军兵力占了优势,使得在各方面的进攻上头都游刃有余。
  让吴禄贞惊喜的是,唐努乌梁海的蒙古骑兵们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全民皆兵。
  只是一句口号,保卫家园,整个外蒙古地区,从唐努乌梁海到库伦,实现了真正的全民皆兵。
  锡良作为蒙古人,得到了哲布尊丹巴的支持后,以自身的威望,以及妥善的政策安稳了人心,让蒙古人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好不容易有了希望,怎能容许俄军破坏?
  更何况,俄军入境后,哥萨克的凶残杀戮也激起了蒙古人民的一致同仇敌忾。
  锡良与蒙古人约法三章,不开垦土地,不过度放牧,不更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内外蒙总督府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保留自治权,以及内外蒙总督府随后颁布的一系列民政措施,以及对蒙古地方经济的扶持与帮助,都让蒙古人彻底的产生了归属感。
  锡良亲自动员蒙古骑兵,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在一个个的部族的栖息之地,锡良只是让人扛起一面面的五色旗,便吸引了无数蒙古人站到了五色旗下。
  “我们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祖先曾经用马刀建立过辉煌的历史,而现在,局势需要我们重新挥舞起马刀,痛击侵略者。儿郎们,可有胆子跟随冲锋,将任何敌人淹没在我们的马蹄之下。长生天在上,勇武者将得到祖先英灵的眷顾。”
  锡良让亲卫骑兵们拔出马刀,对天呼喝,纵马奔驰,仿佛回到了那个骑兵天下无敌的年代。
  无比的振奋人心,许多蒙古青年握紧了拳头,他们发誓要用马刀,寻回祖先遗失已久的荣耀。
  北京政府出版的一本书,名叫《东归英雄传》,许多部落都得到了蒙语版,奉若至宝。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虽然这些东归英雄的后人都生活在新疆北疆一带,但是从唐努乌梁海到库伦的蒙古人,无不以这些东归英雄为荣,他们都是蒙古人的子孙。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