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汉奸国贼吴三桂

  一样的山海关大战,一样的结果,只是有些不一样的过程。
  李自成招来了刘芳亮军和晋西的李过军,连同宣大、唐白马等投效的明军,出征山海关的大顺军不是历史上的六万人,而足有十五万。
  号称四十万大军!
  虽然他还是败了。
  但李自成的大顺军也给满清制造了不小的麻烦。那由一个个死士组成的敢死队,可叫满清步骑吃了大苦头了。
  但大大小小的鞑子都清楚这一战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一个个鞑子也是拼命的厮杀。
  药粉包是很厉害,可当双方都不要命的时候,药粉包也就只是一种杀伤武器了。
  在满清上十万大军的攻击中,李自成用来防备清军的数万中军一败涂地,火人阵也好,火马阵也好,都只能暂时的止住八旗兵的攻势,而不能彻底的扭转乾坤。
  因为双方数十万人的大战,整个战场太宽阔了。
  从山海关到一片石,从北山到抚宁,东西南北方圆几百里的地域内,满清强大的马甲兵在李自成的阵线上凿开了一个个通道,李自成曾经吊打明军的三堵墙精骑在八旗马甲兵的冲击下败下阵来,李自成的大顺军自然也就迎来了失败。
  “父亲,武清的郝摇旗军已经不见了。”
  李自成不放心郑芝龙,纵然主力军用在了山海关,但还是放了郝摇旗带领一支马军留在武清,监视着津门的郑芝龙。
  郑芝龙放下手中的心,这是江哲送来的急报,崇祯帝御驾已经抵到金陵了,魏国公、史可法等人将皇帝应入了城,崇祯皇帝到了金陵后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宣誓自己不会忘记南迁之耻辱,立志恢复北都,重造大明。
  然后以前兵部尚书,现以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的张国维为内阁大学士,史可法取代了张缙彦成为了兵部尚书,以李邦华取代李遇知为吏部尚书,还让钱谦益坐上了礼部尚书,把沈廷扬提为提领江操副使,让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的黄蜚(也就是大明的水军总司令了)移兵于镇江,晋副总兵高杰为总兵驻扎徐州,刘肇基为沿江总兵驻淮安,刘良佐驻凤阳,洪承畴驻节扬州,为两淮总督,总督淮上军事。
  然后以黄得功为御营左总兵,其部全部调入金陵;常遇春的第十二世孙,怀远侯常延龄为右总兵,编练兵马,拱护御驾。魏国公、英国公提领御营,卢九德为监军。
  再征召齐鲁总兵刘泽清入朝觐见。
  最后就是以郑芝龙勤王有功晋安南侯,陈鼎做上了泉州知府。定海知县也换做了沈楠光。
  这些个人郑芝龙大部分都知道,眼生的如黄蜚和常延龄,他也是清楚的。黄蜚是黄龙的外甥,黄龙是毛文龙死后的江东总兵官,在关外辛苦坚持了几年,崇祯六年(1633年)与后金军战于旅顺口殉国。黄龙无子,黄蜚得以承袭,遂跟母姓。
  然后迅速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只不过这人并无甚战绩,所部兵马说是水军,到不如说是渔夫。但人始终坚持在庙海不降满清,那态度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怀远侯常延龄这算是眼下时候那群勋贵中少有的‘人杰’了,与诚意伯刘孔昭一样,常延龄也深知道大明朝完蛋了自己也不得好的后果,更知道大明朝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关头了。
  崇祯十六年,荆襄沦陷,常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后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崇祯帝听了很高兴,但最后却还是不了了之。金陵城内诸勋戚多恣睢自肆,如朱国弼、赵之龙等,独常延龄还算是不错的了。
  郑芝龙正准备给江哲回信,叫他不用再呆在金陵了,直接去定海等着就好。郑森就又给他带来了一喜讯,这也算是喜讯吧?郝摇旗走了,津门的外界威胁在现下时候是彻底的没了。
  但如果有可能,郑芝龙更希望李自成能打赢山海关这一战,而不是只叫满清多折损一些人马!
  “事已至此,又能奈何?”
  哪怕他本身定下的敌人就是满清,但当这消息真传来的时候,郑芝龙心里也烦糟糟的。
  天意如此,李自成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毕竟他不可能不去征讨山海关的,李自成的江山得到的太顺利了,国基未固,人心未服。如不将吴三桂赶快剿灭,势必会影响各地,要是地方上的前明文武有样学样,互相效尤,大顺朝就真的国无宁日了。
  再说,满清也野心勃勃,吴三桂与之相勾结,那影响更坏。作为一个新兴的王朝,李自成若不能以雷霆之势扫荡之,大顺朝的威仪还何在啊?
  兼之吴三桂又放出了那么多谣言,其中不乏他沟通郑芝龙,沟通金陵的崇祯皇帝,要多路大军齐发,一举将大顺击溃,成就再造大明之功,那还是颇有影响力的。
  因为崇祯帝在金陵他已经坐稳了龙椅,摆布开手段来了。他手里有钱了么,江南又有粮食,钱粮不缺的崇祯帝就大肆的招兵买马,组建京营,组建江防水师,这叫李自成心中生出了很大的危机感。
  谣言纷纷,禁止不住。所以李自成必须干净利索的解决了吴三桂,不能犹豫。稍有犹豫,否则不止会动摇军心,还会动摇人们对新朝的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