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八十九节 二打扬州(1)

  金兵这次让李慢侯见识到了他们潜伏在山林里打猎时的耐心,他们从七月多开始围城,一直到八月底,才第一次试探性攻城,被击退之后,就又开始围而不攻。
  面对扬州,他们付出了比面对任何一座宋朝城市更大的耐心,甚至也比辽国任何城市更大的耐心。
  对李慢侯而言,他们的这种耐心是一种表扬,是对扬州军队的认可;但也让李慢侯感到害怕,这种耐心意味着金人尚未失去他们的坚韧,他们还是一群可以在原始森林里猎捕猛兽的猛人。
  直接的攻城很少,但间接的打击却一直在进行,扬州城里已经聚集了一百二十万人。其中大城中安置了八十万,李慢侯被迫开放了子城,安顿了大城实在装不下的四十万人。
  所有人都被编入保甲,每一户扬州人家里,都至少塞进去了五户外地人,扬州人作为保长,负责监管这些外地人。为了让这些外地人不至于走投无路造反,官府彻底放开了粮仓,开始提供最基本的粮食,每户每日可以分到一点让他们一家人饿不死的米面,为了让他们服从保长的命令,这些米面是直接发到保长手里的。为了让扬州本地人起到监督作用,可以纵容他们利用这点权力。但也出台了大量法条,不准保长对外地人欺男霸女,不准掠人为奴,不准殴打致重伤。
  其实就是有限的纵容本地人,他们可以让外地人帮他家干活,甚至可以打这些外地人,但不能殴打到重伤,也不能趁机霸占人家的妻女,不能逼别人卖身为奴等等。这样,让本地人有积极性管束外地人,也不至于让外地人忍受不了压迫铤而走险。
  这些条款都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官府不断经过摸索而退出的,是真的出现了本地人依仗掌握救济粮分配的权力逼人小女儿给自己做小妾,霸占别人娇妻引发惨案的案件后,官府不断补充出台的规则。
  经过不断的摸索,民间互相的博弈,扬州的治安始终处在一种乱而不蹦的动态平衡中,看着很危险,却很有韧性。
  挤进来的百万人口,尽管很多都是累赘,但人的能动性是惊人的,寄居在别人家中的外地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多人开始融入扬州的畸形繁华中,为这份繁华贡献着力量,商人做起了小买卖,手艺人开起了小作坊,河北的、山东的、江南的、沿海的手艺在这里互相交融,互相借鉴,诞生出了许多从未出现过的产品。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一边是让人高强度的压迫着自己,释放出极限状态下的创造力,技术进步反而比承平时期更加快速。
  比如就有一个通州的烟花匠人解决了李慢侯一直弄不明白的爆炸威力问题,宋军那些阴损的火药武器,总让李慢侯觉得威力不足,威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火药纯度不够,配方比例不够合理,最主要的,其实是因为容器密封性不足。
  一小堆火药,点燃之后只会冒烟,可封闭在纸壳中,就能发生爆炸,甚至炸断手指。
  很简单的鞭炮原理,李慢侯当然知道,可他就是做不出来。扬州的工匠也一直没解决,有一些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地方制造的土地雷,爆炸之后只能把日军震的跌一跤,起不到杀伤作用,那可是20世纪的技术了。手艺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取巧不得,不是一个想法就能大步向前推动的。
  技术被一个通州人解决之后,他向军队推销他的新式武器,取名掌心雷,自称是他家传秘技,从汉代就传下来了。
  明显胡扯,汉代火药还没发明呢。
  他所谓的掌心雷,其实就是一种手榴弹,最初做工十分粗糙。就是纸筒裹着火药,不过在两头装了两颗鸡蛋大小的石头,爆炸开来石头竟然能穿透铁甲,这威力就达到李慢侯的要求了。
  而且很安全,引线是普通鞭炮用的那种药捻子,但是捻子烧完之后不会马上爆炸,而是冒出白烟,这是装在炮筒里的一种引燃粉末,成分看着有磨细的木渣还有一些其他东西,大概燃烧十秒左右,然后就引燃里面的火药,发出猛烈的爆炸。
  粉末成分通州人不肯卖,于是李慢侯干脆支持他开了一家火药作坊,大规模生产他所谓的掌心雷。后来才知道,这所谓的掌心雷,其实是他家以前在通州为一些猎人制作的,可以用来炸猎物,也可以用来炸鱼,只要冒了白烟,扔进水里都能爆炸。让李慢侯明白,那种保密粉末,可能不需要空气就能自燃。
  威力安全都达到要求,军队自燃愿意列装,军队列装了,那些纲首们就愿意采购,一下子就让通州人发了大财。
  像这种例子,在目前的扬州比比皆是,绝大多数人无比困难,巨大的压迫力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命运,不仅仅是为军队服务,更多的是在庞大的民用市场里搞创新,不过李慢侯知道的就很少了。
  通州人之所以产生卖武器给军队的念头,一方面是被逼急了,铤而走险,试图忽悠军队使用他家的掌心雷,另一方面也是听闻别人有类似的成功经验,他听说一个通州老乡向军队提供了一种车船样式,得到了一笔巨额赏金,于是有了这样的想法。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