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第两百一十八节 辽王(1)
跟张浚商讨联合治河,只是一个小插曲,简单的公务合作,朝廷和藩镇之间,又没有隔着万里关山,因此是会发生摩擦,也必须要合作的。
藩镇境内州郡和朝廷下辖州郡之间文牒往来,是非诚常见的,朝廷要治河,这刚好影响到东藩境内。黄河现在是三股流向,一支南流,夺泗水、古汴河水道和梁山泊往南流,一支东流,经过梁山泊注入济水,一支北流,正好是东藩和朝廷河北西路之间的界河。
黄河无论怎么治理,都不可能绕开东藩,也必然会影响东藩。
尤其是张浚治河,打算收南下河水,灌入山东。这会不会引起山东黄河泛滥,很让人担心。
不让黄河水南下,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淮河本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平缓的流域,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水清河浅,几千年来很少泛滥,早就了江淮千里沃野。黄河夺淮,这才几年工夫,就已经淤积了很多,汴河故道甚至已经无法通航。江淮地区出现大量湖泊,淮河无法入海,水患不断。
一旦导黄河水归故道,不管是从山东入海,还是从河北入海,都能让淮南地区重新变成千里沃野。
如果让一千年后的淮河流域人民来选,他们肯定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将黄河归流的,因为那样两淮就是堪比江南的富庶之地。南通人能想象曾经他们的区位优势比上海还好吗?因为他们的腹地,比苏杭一点都不差。但一千年后他们已经没有了机会,哪怕有无数现代机械,但一千年的黄河淤积,已经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自然状态,只能默认淮河人长江,经常泛滥的现状。而且丢失的区位优势,也已经不可能找回来了。时代变迁,农业已经无法催生发达的城市,上海的固有优势已经无可动摇。
但现在的宋人却有机会,李慢侯当然愿意支持。
相比淮河入山东,李慢侯更希望黄河北流,至少这省去了以后南水北调。山东并不是一个特别缺水的地方,历代黄河入山东往往是制造灾害,而不是带去福利。
于是听说朝廷要治河,李慢侯就安排去跟朝廷的治河大臣张浚商谈,李慢侯觉得朝廷治河还算是真心的,让张浚这种负责,还比较可靠。此人虽然办事有些刚过易折,但治河这种艰苦的工作,很快就需要他拿出榨干四川老乡的那种狠辣,一般人还真干不了这个事儿。让秦桧去干?看一眼几百里的黄泛区,可能转身就走了,根本治不了!
李慢侯自己可管不过来这种事,他转眼就北上了。他都快燕王了,可燕京还在韩常手里控制着,燕云十六州中,他掌握的还不到一半。只控制了几个要到,燕京北边出燕山的险要奉圣州、大同、太原,这些地方都是奔袭得手,真要打过去,没有挞懒这种变数,那真的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要死多少人了。
但奔袭过去,就相当于孤军深入,随时都可能被女真人攻来。所以李慢侯现在需要尽快打通跟这几个地方的联系,其他十几州,来不及一一控制。只攻险要,其他州县将来能招抚就招抚,招抚不了在围困吧。
还好去年冬天冷的早,春却也暖得早,竟然早早就开始化冻,不久就能用桑干河水道运输了。这样就能一路支应大同。
还要拿下燕京东部的蓟州(渔阳),堵住女真人可能从辽东经营州救援的可能。还要防止女真人调阴山游牧的白鞑靼入关。
总之挞懒叛逃的红利要安稳的吃下肚,李慢侯得全力驱动东藩集团工作到春天,任何疏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打服白鞑靼部如今为时过早,只能笼络,让耶律犊子挑选大量草原人喜欢的礼物,比如大量铁器和丝绸等物,去出使白鞑靼部。告诉他们大同已经归宋了,要跟他们通商,跟他们和睦相处。
白鞑靼部来源驳杂,跟沙陀人有关系,带有中亚血统,元代划入色目人,跟草原蒙古人不是一个支系,因此金代一直跟着女真人混,帮助女真人抵御草原民族入侵,还在阴山修建了城墙,城墙女真语称为汪古,于是白鞑靼人被蒙古人叫做汪古部。
以后肯定是要打一架的,因为这种部落,你不打他一顿,他可能误会你好欺负,想抢你一把。如果笼络不住,那就只能放进来打一顿了,虽然不是时候,诱惑他们深入,还是很容易暴打这些没有铠甲的草原部落的。
李慢侯就坐镇燕山大营,应付任何可能的变化。
他手里兵力不少,围困燕京已经换成了四万步兵,有一万骑兵策应,以五围一,应该不会让韩常跑掉,毕竟他手里一半兵力是步兵。
用步兵围城,解放了大量机动兵力,李慢侯的骑兵可以大量去其他地方活动,招降地方州县,抢占要道。
这次没有征发民夫,而是将后勤主要承包给了商人,李慢侯信用好,货到付款,从不赊欠。而且山东已经通行小平银,大小跟小平钱一样,重量也一样,用目前技术条件下最纯的纯银,铸造精美,价值极高。
小平钱的重量是有标准的,并不是乱盖的。从汉朝开始铸造五铢钱开始,基本上就形成了标准,所以哪怕是汉代的古钱,拿到市面上依然可以流通。汉代的铜钱叫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非常有农业民族的特点,用谷物计量。将十个黍粒作为一叅,二十四叅为一铢,五铢钱指的就是重量为五铢的铜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