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第三百一十七节 奈钵(1)
恢复大辽五京之制度,东京为东北路招讨司以东的长春州,这里是大辽最东部的城池。再往东,就是鸭子河、挞鲁古河交汇之地,是边界,往东就是燕王辖境。
以前每年契丹皇帝从上京临潢府出发,“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从上京临潢府出发去长春州”,在这里办春奈钵,开头鱼宴,宴请女真诸部。
春奈钵会在尚未开化的冰上钓鱼,皇帝钓得的第一条鱼为头鱼,然后举行头鱼宴,附近部落首领和当地官员一起饮宴。
春奈钵之后是夏奈钵,没有固定地点,行前临时进行占卜确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却也带有变幻不定的军事色彩。皇帝四月中旬起牙帐,一般会前往漠北草原。在这里跟草原诸部围猎,避暑。
秋奈钵也没有固定地点,一般是去庆州。庆州一带多山,山中多鹿,鹿爱吃碱,契丹人把碱洒在地上,引鹿舔食。身披鹿衣,戴鹿头,天不亮潜于草从中,吹木筒于做鹿鸣。母鹿闻之,以为公鹿求偶,遂踊跃奔出,舔食白碱,这时,利箭群发,鹿无一脱逃。
冬奈钵要考虑御寒,设在南方的广平淀。契丹人叫藕丝淀,位于西拉沐沦和老哈河合流之处的平原,在这里校猎讲武,与南北大臣共商国事,兼受大宋及诸国礼贡。以前的四季奈钵都以上京为中心,以游猎和避暑、窝冬为目的,是制度化的保证契丹皇族游牧习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契丹皇族和权贵,都喜欢打猎,天祚帝兵败之际,还不忘在阴山打猎。西辽末代皇帝,也是死在打猎时被乃蛮王子偷袭。
同时举办四季奈钵的时候,可以跟周边附属部族进行联谊,对他们进行震慑。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色彩。
但现在大石雄霸西域,在东方却极为虚弱。其实不是他强,而是西域太弱。他就算把西域的全部族人都拉回来,在东方依然是弱族,在临潢府举行四季奈钵,塔塔尔人、蒙古人、克烈人,这些草原强族他一个都震慑不住,反而有可能暴露了他的虚弱,让人趁虚而入。
所以大石改了四季奈钵的规矩,虽然依然以临潢府为中心,但这里进行完春奈钵之后,就往西去漠北的可敦城举行夏奈钵,升可敦城为辽北京。原来的北京大定府,改为南京。
北京可敦城的夏奈钵是跟漠北诸部会盟、围猎,接受他们的朝贡。夏奈钵之后,会前往西域的虎思翰耳朵,以后虎思翰耳朵就是大辽西京,在这里举办秋奈钵会盟西域各城邦,草原诸部族。接受他们的朝贡。
秋奈钵之后,要在入冬之前,赶到南京大定府,在这里举行冬奈钵。主要活动是跟两京留守官员共商国是,跟大宋燕王和大宋使臣,进行联谊,现在不敢说让大宋入贡了,燕王都不能这么说,只能说通贡,互相送礼,平等沟通。
大石之所以留在上京,除了祭祖祭天登基之外,就是为了举办春奈钵,不过这一次没有女真人吃他的头鱼宴了,燕王渤海都护府大都护綦业受邀前来,以后混同江一带,都是燕王的渤海都护府管辖。
头鱼宴应该可以吃饱了!
春奈钵之后,大石跟燕王争执了数月疆土和人口问题,议定之后,在四月他启程西迁。
到了可敦城,跟克烈部忽儿札胡思汗,蒙古部合不勒汗,塔塔尔的阿泽汗会盟,重申草原和平、保护商队、打击盗马贼等原则。蔑儿乞人和使鹿部、不里牙惕部没有参加,不是他们实力不够,而是他们已经投靠了燕王。
耶律大石承认北海畔的苏武城是狐狼道的延伸,蔑儿乞人跟克烈人无法相容,目前已经在辽国的调解下,燕然都护府的约束下,跟克烈人划分了土地,得到了斡尔罕河、薛延河交汇处以北的草场,正在抓紧时间吞并通古斯部落恢复元气,连跟大石去西边发财都没时间。
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跟在蔑儿乞人的背后,瓜分这些分散的氏族时代的通古斯人,蔑儿乞人负责将通古斯氏族击败,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负责将他们从山林里抓出来,互相配合,如同海豚跟渔民配合捕鱼一样。
这三大北海部族,除了在快速消灭分散的通古斯氏族之外,还吸收了一大部分之前在萧斡里剌打击下,不肯归附大辽的斡亦剌部人和黠嘎斯部人,正在快速壮大。一旦失去约束,后果不堪设想。
这让耶律大石忧心不已,克烈人青壮都被他忽悠的跑去西域抢劫了,如果这时候蔑儿乞人南下,克烈人遭受重创,以后肯定不会在听大石的忽悠。能控制他们的,目前只有燕然都护府。
所以举办完夏奈钵之后,大石马不停蹄的南下,沿着薛延河逆流而上,到了燕然山,翻过山口,在南麓隘口有一座雄城,正是燕然都护府所在的燕然山城。燕然都护府支持白鞑靼人向西北扩张到燕然山,控制了扎布汗河流域,他们就在这里修建了燕然山城。是继狼居胥城、苏武城之后的第三座大城,全都卡在商道的要害位置。
这座城建在扎布汗河支流上,附近有大量可以屯垦的土地。不过燕然都护府不需要自己屯垦,白鞑靼人半耕半牧,在这里屯垦,燕然都护府有的是钱,他们可以收购白鞑靼人的粮草。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