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依靠谁?

  俄国的农民几百年上千年来,都给人一种任劳任怨和老实巴交的印象。以至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认为俄国农民善于忍耐压迫,因而可以继续支撑农奴制这个明显过时的制度。而亚历山大二世虽然意识到农奴制必须废除,但是他对俄国农民基本认识还和他老爹一样,认为他们才是俄罗斯帝国最坚实的基础——一个一心要走西欧式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沙皇,却顽固的认为俄国农民比资产阶级更加可靠,真是有些滑稽。不过,这样的看法在亚历山大二世的时代,却是非常普遍的。
  “父亲,如果大明帝国必然会在未来崩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准备?”尼古拉皇太子轻轻咳嗽了两声,随着天气转凉,他的身体又有些不适了。“要不我们不要和他们签署《俄中划界协议》?”
  现在曾国藩和曾纪泽父子正在君士坦丁堡和俄方谈判划界问题——双方已经就“转让”东西伯利亚和东南哈萨克草原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大明帝国将以价值1000万英镑的钢轨换取这两块地盘的所有权。不过具体怎么划分边界线还是需要谈判的,因为双方的军事分界线有些模糊不清,毕竟这条分界线已经超过了10000里,大部分不大重要地区是没有驻扎什么军队的。两边的大军,都驻防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据点里,平时也就是用巡逻队显示一下“主权”罢了。
  “协议还是要签的,朱济世今年只有47岁。据说身体非常的好。从来不生病。恐怕20年内都听不到他的死讯。”亚历山大二世有些忧郁地看了儿子一眼——朱皇帝大概还可以活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可自己的这个皇太子呢?他的肺结核可是不治之症啊!
  “西伯利亚的边境线要坚持大致以叶尼塞河和萨彦岭为界……呃,可以以叶尼塞河西岸为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让20俄里。至于萨彦岭也不要求共有,可以全部让给中国。”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思索着道。
  现在俄国在西伯利亚的防御态势极为不利。因为大明帝国已经将铁路修到了叶尼塞河以西的叶塞城(贝尔加尔环湖铁路尚未建成),大致就是原先俄国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个地方。而俄国在乌拉尔西东没有一寸铁路。这就造成了俄军在鄂毕河以西的兵力部署非常之空虚。如果大明帝国愿意,随时可以夺取这片土地。
  “但是鄂毕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必须掌握在帝国手中,但是不进行开发。作为鄂毕河以西地区的屏障。”亚历山大二世加重了语气,“这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否则中国人一旦将铁轨铺到鄂毕河畔,那么西西伯利亚就危险了。”
  “好的,我会在谈判中坚持到底的。”尼古拉皇太子道。和曾国藩的谈判是他同戈尔恰科夫公爵一起主持的。和朱济世一样,亚历山大二世也在培养接班人。
  “在中亚,我们必须坚持古里耶夫——阿克莫林斯克线,绝对不能再退半步。”亚历山大二世提到的古里耶夫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在里海北部的重镇阿特劳,此时是俄军的重要据点。而阿克莫林斯克就是后世的阿斯塔纳,同样是俄军大要塞。俄国人在这两个要塞直接画了一道直线。作为他们在中亚的底线。虽然后世大半的哈萨克都归属了大明,不过俄国人留在手里的却是当时的精华部分。
  “我也一定会坚持到底!”
  “很好。”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到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尼古拉,除了外交谈判,你也要更多的关心俄国农民,抽空去视察一下农村,看看改革以后的农村公社发展的怎么样?特别要关心农村公社自治的情况。米尔大会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真正能反映绝大多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公社的土地是否可以真正合理的进行分配。这几点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可以长久成为帝国稳定的依靠。”
  亚历山大二世细心地向儿子交待着俄国农村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重中之重就是搞好农村公社的自治。俄国的农村公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不过之前是由贵族地主和他们的管家控制着。和中国的士绅地主类似,这些拥有成千上万农奴的俄国贵族地主在改革前是俄国农村的统治者。而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贵族地主迁入城市居住,其中一部分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变。这当然是沙皇改革的初衷,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俄国的农民由谁来管束?
  于是沙皇和沙皇的顾问们就想到了强化农村公社。用原本被地主控制的农村公社作为管束农民的工具,可是同时沙皇又不可能派出不计其数的官员去管理农村公社,沙皇政府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官员的工资。所以亚历山大二世和他的大臣们就想到了一个听上去非常不错的办法——公社自治,而且还是玩真的!改革后俄国农村公社作为事实上的基层政权,是由全体公社户主在米尔大会(公社大会)上面投票产生的,而且还是一户一票的普选。真是非常民主的基础选举,甚至连此时的英国都没有这样的选举。
  而与此同时,沙皇和他的臣子们却又固执地认为农民是国家保守力量的支柱,是沙皇**统治最坚实的依靠,因为农民从来也不要什么民主选举……
  ……
  香港,昂船洲军港。
  济世号铁甲舰巨大的船身就靠在港口的码头上面。现在的香港已经是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九龙港、澳门港和海伦娜港(维多利亚港)内,一年到头都泊满了各式商船。只有这个位于九龙半岛西侧的昂船洲军港终年空空荡荡的,不过今天这儿倒是难得热闹起来了。
  军乐队在码头上奏起了欢送的曲调,驻扎在昂船洲军营里面的明军整齐列队,接受将要离开的大明皇太子的检阅。香港各界的知名人士也都聚集到码头这里相送。在香港呆了几日,朱国雄和哥哥朱国杰之间倒是亲近了不少。身为大明皇位的继承人,朱国雄对哥哥治理香港的办法是非常欣赏的——这下大明的地产商们可要倒霉了……
  这会儿,欢送仪式已经结束。兄弟俩还有朱国杰的妻子海伦娜,正在码头上面一边信步而走,一边低声交谈着。
  “大哥,你在香港的治理办法的确很好。但是却没有办法在整个帝国复制,父皇已经用电报把我训了一顿,说我不知道大国和小国的区别,说你这里是小国寡民,比较好管理,大明的问题太复杂……”
  “大国的确难以管制,看看美国和俄国就知道了。”朱国杰点了点头。
  “英国也是一样的,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海伦娜公主插话道。她说的是汉语,在嫁给朱国杰之后,她便开始学习丈夫的母语。和所有出嫁给外国君主的欧洲公主或王子一样,她也遵守出嫁从夫(妻)的原则,将自己当成了香港这里的君主。她微蹙秀眉,“现在又加上一个美利坚帝国,可真够让人头疼的。”
  朱国雄沉吟着道:“大国的确难治……父皇还说,凡是一国,都必须要有一个或几个可以依靠的阶级。在大明,贵族、资产阶级和富农就是帝国的根基。必须加以培养和笼络。对于无产者,可以适当帮助但绝不能视其为帝国之依靠力量。”(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