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军政改革
“封,武越为虎贲军统帅,领伯爵位,上将军俸……”司马文继续大声念道:
“封,苏牧之为虎威军统帅,领伯爵位,上将军俸……”
“封,左双为龙骧军统帅,领伯爵位,上将军俸……”
“封,王炎为中将军,领子爵位……”
“封,司马文为监察令,领伯爵位……”
“封,柳元为丞相长史……”
随着司马文将一份份授封诏书念完,大殿内的百官是一个接一个的往下跪,到了最后,已是跪倒了一大片。
这其中,在武官方面,陆辰授任萧望为左丞相,领军政大事,然后将风国之前的军团长一职撤销掉,并将八十万风军分为四个军,分别由:
萧望任平州军统帅,苏牧之任虎威军统帅,武越任虎贲军统帅,左双任龙骧军统帅。
各军二十万将士,其中步军六十万,骑兵二十万,四名统帅在和平时期,则兵符全部上交陆辰,对各自的军队,也只有管理权,而要调动三万以上的军队,则需要得到陆辰的批准才行。在战时,陆辰若要调动哪支部队前往交战,则会授其统帅兵符,令其统兵前往……
在文官方面,陆辰则是授任薛怀仁为右丞相,领朝政大事,然后将风国之前那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空头官职一律撤掉,并在左右丞相之下,设尚书令一职,主管国家三部事务,用以制衡丞相太过庞大的朝政大权。
这是他参考前世华夏历史上的三省六部制,但却只选了其中的三部,包括工部,户部,吏部。
这三个部门,由李妙才总领,其下面三部主官,也是由陆辰以前帐下一些较有才能的文官们担任,官居二品,极具实权。
工部主管国家水陆工程建设,户部主管户口和赋税,吏部主管官员政绩的考核。三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不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也相对的削弱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司马文,则被授为监察令,监督百官,柳元则是被授任为丞相长史,相当于副丞相。
陆辰的授封,更像是一次军政改革,让风国朝中上下官员,都能各司其职,条理清晰又分工明确。
他不仅牢牢的将全国兵权握在了手中,而且还在各郡增设参军校尉一职,将一郡之地的大权,分为郡首主管政事,参军校尉主管军事,极大的限制了郡首对郡军上的权利。
这其中,被授侯爵位的只有两人,伯爵十余人,子爵几十人,公爵更是一个都没有。而正一品大员,除了左右丞相之后,还多了尚书令李妙才,和监察令司马文。
正二品官员,则是丞相长史柳元和其他三部主官。
然后接下来就是各军中主将,副将,偏将,正副兵团长。各文官部门的副职,从事,各地郡首,郡丞,县守,等等等等。
一场授封大典下来,足足写了十余封诏书,念的司马文是口干舌燥,声音都快哑了。
等其将所有授封都念完之后,殿内几乎已经没有一个人再站着了,司马文将诏书交给陆辰之后,也回到了大殿下方跪伏于地。
陆辰站起身说道:“列位都起来吧,对本王的授封,可有异议者?”
他是大王,他说封谁什么官职,谁还敢有异议,人们跪在下面,齐声高呼道:“臣等无异议——”
等人们都起身之后,陆辰开始正式与百官议政。
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初的龙山防线,因此,这第一天的正式朝议,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当他将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简荣是第一个发言的,他走出班列,施礼说道:
“大王能第一个想到百姓民生,真乃圣明之君也!”
他本来是岭南郡首,这次授封大典,陆辰因之前承诺其擒获丁瑞之功,非但没有罢免他的郡首官职,反而还将其加封为子爵位。要知道,今日大典,受封爵位者,皆是替陆辰打过江山的功臣,而爵位也是极为难得的,有时候,它比官职还要重要。
简荣出列,先是将陆辰大赞了一番,然后才说道:“我国刚刚平定内乱,百姓多流离失所,各郡各县,也是田亩荒芜,无人耕种。因此,微臣以为,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征收税赋,而是使各地百姓定居下来,并将各处荒田进行一定的规格分配,奖励农耕,用以恢复国力。”
哟,没想到这个简荣不单单只是会拍马屁,还是有点儿才能的嘛!陆辰闻言点了点头,问道:“在此方面,各位大人可还有什么详细的建议?”
简荣退回班列,薛怀仁接着出列道:“大王,微臣也赞同简大人刚才所说,第一,我国当将所有的荒田全部分与无田的流民,这样一来,不仅田亩得到了耕种,且那些流民有了良田,也就自然而然的定居了下来。第二,则是免去这些荒田的田税,改为,头三年里,田亩所产之粮,上交国家一半,自留一半,三年后,则田亩归民所有,国家只收取每年正常的粮税。”
在当时,国家将荒田分给百姓耕种,并不是说这田就是你的了,而是要收取一定的田税的。而薛怀仁所说,则是建议陆辰,在头三年里,收取田亩一半产粮,三年之后,则将田亩彻底归于百姓。
简单点来说,就是国家负责给一些一无所有的流民百姓良田去种,而后百姓用三年所产换取这块良田,这是利民又利国的事情,百姓也绝对会争着愿意做。
陆辰在脑中过了一遍薛怀仁的建议,他当即就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立时说道:“薛大人所言,甚为合理,本王决定,即刻颁布全国政令,各郡各县务必将此策告之于民,如有胆敢擅敢政令者,立斩不赦!”
“谨遵大王诏令——”众臣齐声说道。
“大王英明。”薛怀仁施了一礼,便又退回了自己的班列。
随后,陆辰又将各项政策,进行了一一改革,其出发点,皆为恢复国力,他很想收复河东,但现在的风国,根本就无力支撑这一场大战,他只能隐忍待发,等待国力的恢复。
在他的王令之下,风国这个庞大的机器开始转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