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老迈之人

  房玄龄进入大殿中,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便躬身站立。李世民摆手让房玄龄坐下,便快速说了李勣在沙州落败,且大军近乎也一样是损失殆尽的情况。
  最后,李世民道:“玄龄啊,李勣再一次落败,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于连续数次的落败,大唐一方,已经快承受不住了。虽说我们仍旧可以再度征召府兵作战,但天下万民,会因此而议论纷纷,百姓舆情更是不受控制的。玄龄,朕该怎么办呢?”
  房玄龄闻言也是一颗心沉了下去。
  大唐和杜启的夏国,已经是数次开战,前前后后足足四次。
  第一次,是侯君集带兵强攻杜启以至于落败,侯君集也落入杜启的手中。最终李世民带兵前往,但李世民不曾和杜启开战,可李世民却也是不战而退。虽说当时,达成了约定,战事不曾扩大,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唐就是落败了的。
  第二次,依旧是侯君集挑起的战火,侯君集再度和杜启开战又落败被擒,最终李世民调集大军杀到了瓜州,而侯君集也被杀。最终牛栏山一战,李世民再度落败,甚至段志玄也被擒。虽说最终有李渊出面谈和,最终双方罢兵,可大唐毕竟落败了。
  第三次,是李世民亲自带兵挑起战事,联合高句丽、新罗等国一起出兵,三十多万的大军杀到了伊州柔远县,最终却是无法攻克,反倒是在桑丘山一线李靖落败,而段志玄最终战死。李世民率军撤退回到了瓜州城,也不曾守住,最终便惶惶撤退。
  第四次,便不是李世民亲自领兵,而是李勣负责统军。李勣在沙州和杜启开战,再度损兵折将,有屈突通战死,甚至还有刘弘基死在杜启手中。二十多万的大军,一样是再度落败,只剩下三四万人侥幸活着,却也是开始往肃州撤离。
  四次的厮杀,一败再败。
  多说一而再再而三,可是连续的落败,房玄龄都觉得难了。
  该怎么打?
  该如何抵挡杜启?
  房玄龄沉默下来,一时间,竟是没有给出一个答复。
  李世民也没有追问。
  君臣二人就这么坐着。
  大殿中的气氛,一时间尴尬无比,更是透着凝重和不安的氛围。
  许久后,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关于如今和杜启的开战,眼下就做出胜负的论断,还为时尚早。我们的手中,如今还有兵力,而且肃州也在手中。除此外,陇右道也作为我大唐西面的屏障。所以大唐的安危,暂时倒是不必担心的。”
  “要说朝廷给予李勣支持,如今已经做到了最大的限度。”
  “要兵饷给兵饷。”
  “要粮食给粮食。”
  “要武器给武器。”
  “总之,如今能做到的一切,我们都已经做了。想要再给予更多,也没有能力。”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认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朝廷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相信李勣。相信他,能够带着我们的人扭转乾坤。只要再等一等,还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颓然叹息。
  机会自然有。
  可是机会却是相当的渺茫。
  这是李世民惋惜的地方,而且李世民一贯不是一个喜欢处处被动的人。他眼下早早的做出应对,甚至于主动反击,也就有了取胜的机会。可是一直被动的挨打,那么李世民的大军,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甚至于取得胜利的机会相当小。
  李世民沉吟一番,道:“玄龄,真的没有改变当下不利局势的办法了吗?”
  “没有!”
  房玄龄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听到李靖的话,也是有些担心。即便是杜启的大军,在大唐境内不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对大唐整体而言,是绝对有大影响的。
  李世民如今稳住了大唐局势,各地都说他管辖掌控。可实际上,大唐立国不过十多年。区区十多年的时间,一旦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便可能出现叛变的情况。
  李世民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房玄龄暂时也没有策略,他就开口道:“此事并非易事,让你要立刻想出解决的办法,的确是有些难度。既如此,你且回去琢磨一下。明日一早入宫来,我们再决定如何调度安排的事情。”
  “臣遵旨!”
  房玄龄躬身就应下。
  他的确是足智多谋,可是如今和夏国开战,尤其夏国倒是越打越强,但大唐方面,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房玄龄起身就告辞离开。
  而李世民则是站起身,开始往李渊的后宫去。这段时间的李世民,已经频繁出入李渊的宫中,甚至于李世民虽说是有决断的人,但这个时候担任皇帝,他也觉得棘手。
  分外的为难。
  肩上的责任太重了。
  李世民到了后宫,见到了正在打盹的李渊。去年一年的寒冬,对于李渊来说颇为艰辛,他整个寒冬,都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到了如今,才稍稍恢复了,毕竟天气暖和了,老人也就恢复了一些生机,即便如此,上了年纪的李渊也是精力不济了。
  李世民在一旁坐下,并没有打扰。
  也阻止了内侍通知。
  在等待中的李世民,内心也在思索应对之策。
  难得冷静下来。
  李世民静静的等待,约莫过了两刻钟,李渊悠悠转醒,看到了李世民,有些意外,开口道:“皇帝,你怎么来了?”
  李渊的声音,有些沙哑。
  更是底气不足。
  毕竟李渊的身子骨,已经是差了很多,比不得曾经了。
  李世民说道:“父皇,刚刚接到了西域传来的消息。李勣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已经在沙州败了。沙州方面,再度落入了杜启的掌控中。”
  李渊眉头上扬,露出惊讶,心头更是觉得不妙。杜启连克瓜州、沙州,虽说暂时只是两地,也不曾逼近大唐腹心,但实际上这样的局势,对大唐却是已经构成了威胁。
  李渊沉声道:“李勣是怎么落败的?”
  李世民就把书信上的消息,仔细的阐述了一遍。待他说完了后,李世民才继续道:“李勣设下了请君入瓮的计策,可是最终,却被杜启请君入瓮。眼下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了。父皇,儿臣当下,也是有些不知所措。故而,来求助于父皇。”
  李渊捋着颌下的胡须,颓然叹息道:“皇帝,要论打仗,老夫其实都比不得你。只不过老夫相比于你,更懂得能屈能伸。昔日大隋时,我李家忍辱负重,谨慎低调行事。”
  “来大隋崩塌,李氏在太原起兵,为了稳住北方突厥,老夫曾向突厥称臣。这些事情,你都不曾经历过。或许你知道,但不在其位,就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感受。”
  “如今你,也体会到了这个感觉。西域的战事,还在持续。毕竟李勣,还没有彻底落败。所以眼下,朝廷除了支持外,便是静观其变。”
  “一旦真正挡不住了,再向杜启求和便是。求和不是认怂,更不是就代表认输了。所有的求和,所有的忍辱负重,都是为了眼下收回拳头,在将来能一拳打出去,把所有的一切讨回来。”
  李渊说道:“你要询问老夫该怎么办,老夫能给你的答复,那就是一旦见机不妙,那就和杜启求和。待将来,有了机会再报仇雪恨不迟。”
  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真是无奈。
  李世民早年从军打仗,虽说也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可是,要真正的求和,尤其是向敌人求和,那更是没有过的事情。
  如今却是要做这个准备。
  李渊知道李世民的心中所想,继续道:“朕知道,你是想要做一个明君的,更要继往开来开创盛世。可惜的是,苍天不庇佑大唐,竟然有了杜启此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提前做好安排,不是什么坏事情。”
  李世民道:“明白了。”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其余的事情,老夫也指点不来你。”
  李世民道:“谢父皇解惑。”
  “儿臣告退!”
  李世民站起身,便往外走。
  只是他到了大殿门口时,忽然间,身后再度传来了李渊的声音:“等一等!”
  李世民转身道:“父皇还有什么嘱托?”
  李渊眉眼低垂,揉了揉褶皱的面庞,说道:“老夫感觉自己,没多少的好日子可以活了。这身体是每况愈下,感觉整个人都有些轻飘飘的。甚至于这些日子,老夫午夜梦回,时常梦到了你兄长他们,也梦到了你母亲他们。”
  顿了顿,李渊继续道:“要和杜启决战,那就快点决战,取得了胜利,老夫能含笑而逝。即便是出现局势不利的情况,老夫也还能帮衬一二,能替你再走一趟前线,尽最后的一分心力。所以趁早,趁着老夫这一把老骨头,还能有一点用处,别拖延时间了。”
  李世民的心,一下就软了。
  一双眸子,更是湿润。
  他没有想到,李渊在身体已经是如此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或许李渊是为了大唐。
  终究,也是为了他。
  李世民深吸口气,便郑重道:“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告退。”
  李渊摆了摆手。
  李世民转身离去,李渊一个人坐在大殿中,打量着大殿中的一切。他的心中,却是有些空荡荡的。这段时间的李渊,时常看不进书,也没有心思去写字读书之类的,时常梦到曾经的亲人,梦到曾经的部下等。
  “唉……多事之秋啊!”
  一声叹息,回荡在大殿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